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省基本形成數量、品質、生態一體耕地保護格局
2021-01-21 09:38:3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胡禮國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我省基本形成數量、品質、生態一體耕地保護格局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湖北省基本形成數量、品質、生態一體耕地保護格局_fororder_01

遠安基本農田遠眺。(通訊員 鄭苪 攝)

  糧安天下,耕保為先。保護耕地,是端穩“中國飯碗”的根本。

  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作為今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作為全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的湖北,近年來不斷強化耕地保護責任,嚴守耕地紅線,實施耕地提質工程,推廣綠肥種植和稻油輪作,基本形成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格局。

  嚴守7288萬畝耕地紅線 端穩飯碗“有底氣”

  “看,全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標識牌!”

  1月10日,監利市周老嘴鎮魯橋村村支書陳建軍指著標識牌自豪不已。30多年來,該村5660畝基本農田,一寸未少。

  徜徉在冬日的暖陽下,田間地頭的一塊塊“全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標識牌,熠熠生輝。

  監利市是我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上世紀80年代,周老嘴鎮魯橋等4個村被劃定為全國第一個基本農田保護區,將農田劃塊保護起來。隨後,“監利經驗”走向全國。

  30多年來,監利像保護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全市基本農田始終穩定在210多萬畝。

  “湖廣熟、天下足。”湖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份和水稻主要産區之一,連續多年糧食總産穩定在500億斤以上。

  然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建設用地需求不斷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面對嚴峻的耕地保護形勢,湖北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擰緊“安全閥”,嚴守7288萬畝耕地紅線——

  完成588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劃界,比國家下達的5883萬畝劃定任務高出5萬畝,為良田安上“保護罩”。

  加強耕地儲備區建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164萬畝,保證優質耕地儲備。

  提升耕地佔補平衡管理,確保佔優補優,通過廢棄宅基地復墾,僅宜城就增加耕地7000多畝。

  建成高産田實施“旱改水” 告別“靠天收”

  耕地保護,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品質。

  “旱地改成水田後,産量翻了一番。”自襄陽市襄州區黃龍鎮陳橋村300多畝坡地被改成水田以來,村民方世國就成了受益者。他説,以前坡地夏季種玉米畝産700多斤,改成水田後種水稻畝産1300多斤,他家的14畝耕地,一年增收1.8萬元。

  隆冬時節,離黃龍鎮不遠的古驛鎮羅崗村,一塊塊由坡地改造成的水田,方正平整。現場負責人方九州介紹,羅崗村旱改水項目面積900多畝,現正抓緊修建排灌溝渠和耕作道路。

  “旱地改水田,旨在提升耕地産量和收益。”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省山區丘陵面積廣,緩坡旱地多,産量低、效益差,村民耕種積極性不高。2017年以來,全省累計報備“旱改水”項目164個,共改造水田7.88萬畝。

  既要改造中低産田,還要建設高標準農田。

  “以前一遇到暴雨就積水,現在地平整了,水渠通了,去年遭遇超長梅雨期,收成未受太大影響。”公安縣章田寺鄉聯臺村村支書馮運清説。

  公安縣是全國重點糧油生産基地,該縣選擇麻豪口等4個“水袋子”鄉鎮,建設高標準農田。與普通農田相比,高標準農田排灌設施一應俱全,耕種便捷輕鬆;土壤經過專業測土配方,對照配方適量施肥,地肥苗壯;耕種旱澇保收,糧食品質高。

  2011年至2019年,湖北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的高標準農田3543.18萬畝。

  “肥沃的江漢平原是湖北省耕地保護的重點,也是湖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點區域。”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省連續多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選擇建設條件好、相對集中的區域,連片推進,越來越多的“望天田”變成“高産田”。

  湖北省還大力實施全域國土整治和“金土地”工程,仙桃、公安等地的碎片田、洼地、坑塘變身“千斤田”,2.8萬平方公里土地完成品質評價調查,一批富硒農業産業發展壯大。

  推廣綠肥種植和稻油輪作 讓耕地更健康

  隆冬時節,站在大冶市陳貴鎮袁伏二村村頭,油菜長勢正旺,綠意滿眼。

  這片油菜地以前是個選礦廠,選礦廠關閉後,礦渣碎石一直沒有清運。2018年,這片廢棄地被納入復墾改造,當年底復墾完畢。

  “復墾後,新耕作層的土全是運來的熟土,近一米厚,耕種産量跟普通耕地差不多。”袁伏二村黨總支書記袁慶豐説。

  耕地“受傷”了,需及時“治病”。

  因礦産資源開發,過去湖北省部分地區耕地遭損壞或污染。2011年以來,湖北省實施工礦廢棄地復墾,讓4.2萬畝“廢地”“毒地”變沃土。

  多年的種植,加之化肥的大量使用,湖北省一些地方耕地出現板結,土地養分減少,肥力降低。近年來,湖北省大力實施化肥減量和綠肥種植,修復土壤健康。

  位於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一直有種植紫雲英作生態綠肥的傳統。2020年,荊州綠肥種植面積達50萬畝,比上年度增加10%,全市減少化肥使用量近0.5萬噸。

  隨州市曾都區在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水稻+菜豌豆”“水稻+再生稻+綠肥”等種植模式,達到調結構、提升土地肥力的目的。

  省耕地品質與肥料工作總站站長葉俊介紹,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提高到95%,化肥施用總量減至273.5萬噸,實現連續七年負增長。全省綠肥種植面積恢復到230萬畝,有機肥施用達到1600萬畝次以上。

  耕地“疲憊”了,也要“喘喘”氣。

  省油菜辦主任尹亮介紹,2019年起,湖北省實施油菜輪作試點,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提升土壤肥力。2020年湖北油菜面積1551.51萬畝,較上年增141.05萬畝,面積增加近10年來最多。

  數量、品質、生態協同 強化“三位一體”保護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接下來,湖北省如何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

  耕地保護,紅線要牢守。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省將繼續強化耕地保護目標考核、激勵、監管措施,完善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格局。考核上,壓實耕地保護地方主體責任,嚴控紅線,穩固耕地基本盤;激勵上,運用考核結果,完善獎懲機制,激發地方耕地保護主動性,促進集約節約用地;監管上,利用大數據平臺和常態執法機制,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綠肥種三年,瘦地變肥田。”葉俊表示,“十四五”期間,湖北省將穩步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高效推動化肥減量、逐步實現畜禽糞便資源化等行動,提升科學施肥水準,全力提升耕地肥力。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

  湖北將以更大決心和努力,強化“三位一體”保護機制,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讓我們的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鄒輝 楊文兵 王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