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1月24日電 (郭婷婷 張沛)今日上午9時許,湖北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在洪山禮堂隆重開幕。省長王曉東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2020年是湖北歷史上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其難忘的一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回顧抗擊新冠肺炎的情況。“偉大抗疫精神必將化作浴火重生的澎湃動力,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奮進的腳步!”發言擲地有聲,振奮人心 。
2020年,湖北打贏阻擊新冠肺炎疫情歷史性大戰
千年夢想與百年目標交匯,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挑戰前所未有、鬥爭艱苦卓絕、成效好于預期。”王曉東用這句話對湖北過去一年進行點評。
這一年,湖北打贏了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史性大戰。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毅然封城封省,付出巨大犧牲,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牢牢守住了全國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湖北也扛住了疫後恢復重振的歷史性大考。主要經濟指標逐月逐季向好,地區生産總值恢復到上年的95%以上。進出口逆勢增長8.8%。糧食再獲豐收,總産量545億斤。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市場主體凈增29.4萬戶,辦稅市場主體凈增22萬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52家、境內上市公司9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
在過去的一年,湖北省奪取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性成就。5.8萬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荊楚兒女徹底告別絕對貧困。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國考水質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政府債務、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啟動總投資2.3萬億疫後重振十大工程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難。《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湖北通過四項重點工作渡過難關。
一是科學抓好疫情防控,累計開展核酸檢測3780萬例。自5月18日以來,連續8個多月沒有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安全的湖北得到廣泛認可。
二是有力有序推動疫後重振。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000億元,金融系統讓利407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啟動總投資2.3萬億元的疫後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實施“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390家A級景區免門票,4個多月接待遊客7740萬人次。新建5G宏基站2.6萬個。
三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優化營商環境30條”“十必須十不準”落地見效。取消、調整省級行政許可事項30項,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行政審批辦理時限壓縮超過50%。開通12條國際貨運定班航線。來鄂投資世界500強企業新增6家,達到320家。
四是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大力壓減公用經費和一般性支出,用於優先保基本民生,民生支出比重持續保持在75%以上。點對點輸送70萬人外出務工,帶動717萬人跨區域返崗就業,援企穩崗660萬個次,開發扶貧公益崗位31.4萬個。擴大低保範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332萬人次,實施臨時救助37.4萬人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成棚戶區改造4.9萬套。減輕群眾醫療負擔43.8億元。
2021年:地區生産總值計劃增長10%以上
《報告》指出,2020年,湖北省地區生産總值恢復到上年的95%以上。進出口逆勢增長8.8%。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市場主體凈增29.4萬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大疫大災之年,沒有發生企業規模性倒閉、職工規模性失業、涉疫涉災群體規模性上訪,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守住了經濟和社會穩定底線,高品質發展有了新進展。
2021年湖北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態環境品質鞏固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産量保持在500億斤以上。
2021年,湖北將重點做好八項工作:
鞏固經濟持續回升態勢:著力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穩定和擴大就業;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釋放消費潛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建設高層次創新平臺;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
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實施産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倍增計劃;實施“技改提能、製造換新”行動;實施現代化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都市圈城市群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區域戰略合作。
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促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堅持不懈抓好農業生産;紮實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持續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改善環境品質;推動綠色轉型。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