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開山塘口修復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園林工人利用晴好天氣搶種中山杉等樹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黃石長約79公里的長江岸線上,曾經分佈著大大小小123座碼頭和27座露天礦山,因歷史上過度開發,生態環境一度被破壞。
2020年,湖北省長江兩岸造林綠化三年行動收官,黃石通過實施“綠滿長江”攻堅戰,3年累計造林綠化5582畝。
一個個濱江公園、一座座綠色礦山、一片片防護林沿江分佈,扮靚長江岸線。
拔掉“銹釘子”
鑲上“綠絲帶”
2月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與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植樹造林科負責人一起,沿長江岸線一路南行。
來到西塞山附近,沿岸可見新植的池杉、香樟等樹苗,在江風中搖曳。不遠處,大江東去,百舸爭流。
這裡曾是堆放砂石、停放貨車的眾成碼頭,經整治復綠,已成為西塞神舟會濱江公園的一部分。
眾成碼頭佔地面積約30畝,長期非法佔據長江岸線,嚴重影響行洪、通航安全,如同一枚“銹釘子”,紮在長江岸線上。
2019年11月,多部門聯合執法現場拆除。“銹釘子”拔掉了,開始鑲“綠絲帶”。
“超過岸線的土方必須挖掉,直到與岸線平齊,碼頭越來越小,最後剩下僅20畝;岸邊混凝土地面、渣土墊層也要破除,最深超過50釐米;再覆蓋一層黃土,讓樹苗易於成活。”
站在新植的池杉林中,西塞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元川介紹,眾成碼頭整治復綠共清運土方約6萬立方米,栽種樹木1300多棵,通過復綠擴建和景觀提升,與此前建成的西塞神舟會濱江公園連成一片。
繼續往南,行至棋盤洲長江大橋附近,橋下岸邊可見“樹陣”,用細竹竿拴住連成一體。
“這些樹剛栽種不久,根基不牢。江邊風大,只有抱團,才能站穩腳跟。”新港園區建設局副局長黃海軍説,之前這裡碼頭、垃圾場、磚瓦廠遍佈,堆滿建築石料、廢舊設備等,如今大變樣。
新港園區復綠區域岸線長約11.7公里,面積千余畝,邀請省林業勘察設計院規劃設計,建設東湖濱江濕地公園。為儘快形成沿江綠化效果,已投入3000多萬元,栽植各種強耐水濕樹種2.5萬株,綠化效果初步顯現。
如今,黃石港區沈家營濱江公園、西塞山區神舟濱江公園、西塞神舟會生態遊園、牯牛洲桂花園等濱江公園和景觀帶沿江而建,人居環境改善、休閒場所增加,沿線居民為長江復綠工程豎起大拇指。
生態修復
開山塘口
長江南岸陽新縣富池鎮王曙村建材廠一處開山塘口,上下落差約125米,去年底順利完成生態修復。
去年10月記者曾實地探訪,8台噴播機交替噴播草籽,記者登上其中一台,工人往噴播機罐體內添加水、篩過的泥土、4種不同的草籽以及粘合劑、彈力劑、草纖維和複合肥等,攪拌均勻後,旋轉噴槍,向挂有鋼絲網的岩石上噴播。灰色的岩石頓時變為土黃色,待草籽發芽、生長,從而實現生態復綠。
這是開山塘口生態修復中,最常見的一種綠化技術——客土噴播。
施工方長江岩土工程總公司現場負責人楊衛東介紹,他們在岩石上噴播厚約10釐米的草籽層,並在塘口底部、邊坡等處栽下5.6萬棵泡桐、夾竹桃和金葉女貞,復綠面積約600畝。
黃石因礦而興,多年露天開採造成的開山塘口多達395個,像一道道撕裂的傷疤,産生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修復治理的重中之重,是沿江分佈的27座礦山。
陽新媧石水泥有限公司投入3400萬元,通過栽植喬木25萬株、藤本2.3萬株,修復礦山生態環境3.63萬平方米,建成一座綠色碼頭和一處濱江小遊園,徹底改變礦山臟亂差局面。
開山塘口生態修復,資金如何解決?
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介紹,一方面,利用中央下撥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爭取上級支持,向各縣市區政府撥付1.425億元資金,用於啟動長江沿線等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市人大立法,探索市場化方式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利用修復工程産生的土石料銷售收益,來解決治理資金不足的問題。
應綠盡綠
打造精品
據悉,2020年“綠滿長江”攻堅戰,黃石以建設長江防護林為主,栽種苗木14萬株,對沿江2500多畝重要節點和碼頭綠化實施提檔升級。
根據職責分工,黃石多個部門參與沿江造林,積極爭取對口項目資金共1.59億元,其中:水利部門投入700萬元,完成長江堤防防護林改造400多畝;交通部門投入1000萬元,完成沿江非法碼頭整治和土地平整復綠;自然資源部門爭取國家礦山生態修復資金1.42億元,解決了沿江生態修復啟動資金難題。
應綠盡綠,是不是栽樹越多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黃石市水利和湖泊局一位水利專家説,樹栽得太多太密,影響正常行洪。造林綠化前,一定要科學論證。樹種選擇上,大多需要耐水濕。
去年汛期前,長江新港園區岸線復綠區域種植了3000株樹,水裏浸泡一個多月,淹死近半,汛後補栽1300多株。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汛後大幹快上栽種苗木,儘量選擇耐水淹的品種,如中山杉、池杉、烏桕等大規格喬木。
而在對劉家壩角碼頭進行復綠設計時,西塞山區考慮到其地勢較高,汛期不會被水淹的優勢,將江心洲保護開發和休閒旅遊相結合,高標準進行復綠設計,計劃在2萬平米非法碼頭舊址上種植1200棵大桂花樹,打造一個芳香迷人、綠樹成蔭的牯牛洲桂花園。
沿江造林,不能重種植,輕管護。
2019年以來,黃石汲取沿江綠化由各鄉鎮實施、管護不到位等問題,對所有沿江綠化工程採取招標方式,選擇專業綠化公司實施,實行項目化管理、工程化造林、專業隊伍施工和管護,苗木栽植完成後由綠化公司管護三年,經林業部門檢查驗收達標後正式移交當地政府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通訊員 肖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