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光伏扶貧 湖北脫貧攻堅重要力量
2021-03-08 09:34:22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胡禮國責編:石麗敏

光伏扶貧 湖北脫貧攻堅重要力量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308081532

麻城市鐵門崗鄉大廟崗社區7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農光互補,佔地2100畝,2800戶貧困戶每年每戶增收3000元。(陳勇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308081541

房縣紅塔鎮鄧營村聯建光伏扶貧電站。

光伏扶貧 湖北脫貧攻堅重要力量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308081552

巴東縣東瀼口鎮綠竹筏村2000千瓦集中式光伏電站。(王祖滿 攝)

光伏扶貧 湖北脫貧攻堅重要力量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308081601

巴東縣東瀼口鎮宋家梁子村建起光伏電站,村民們開心地笑了。(王祖滿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伏發電扶貧,一舉兩得,既扶了貧,又發展了新能源,要加大支持力度。

  回眸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近幾年異軍突起的光伏扶貧成為湖北脫貧攻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光伏發電技術可靠、清潔環保、收益穩定,一次投資、受益25年。作為産業扶貧的重要途徑之一,光伏扶貧與易遷扶貧、電商扶貧、旅遊扶貧等共同組成脫貧攻堅的利器矩陣。

  2015年以來,湖北省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646個,總裝機122.77萬千瓦,累計發電40多億千瓦時,總收益30多億元,涉及93個縣市區3700個貧困村,惠及26.75萬戶貧困戶、80.34萬貧困人口,2020年設置光伏扶貧公益崗位7.8萬餘個,為全省脫貧攻堅任務的全面完成作出重大貢獻。

  5646個光伏扶貧電站拔地而起

  陽春三月,步入紅安縣高橋鎮高仕軒村,村頭的山坡上,一排排多晶硅面板正施展著魔力吸光化能、輸送電力。

  早在2014年,紅安縣就在高橋鎮試點建設了總投資720萬元、總裝機容量300千瓦的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站,幫助300戶農戶戶平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憑藉荒山荒坡多、年均總日照時間長的資源優勢,近幾年該縣把發展光伏産業當作重要支柱産業來抓。到2017年6月底,全縣267個光伏扶貧電站全部並網發電,實現重點貧困村每村集體收入5萬元,惠及約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革命老區紅安,是湖北省光伏扶貧先行試點縣。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將光伏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湖北立即響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次研究部署光伏扶貧工作。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省扶貧辦積極行動,在全國較早提出“光伏扶貧”的思路,主動請纓將光伏扶貧納入全省脫貧攻堅總體方案。

  建電站缺錢怎麼辦?各地整合財政資金以及東西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捐贈資金等,統籌解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資金難題。共籌集資金96.32億元,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無負債建設、無企業入股。省財政廳安排2.6億元資金對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予以獎補,省發改委、省能源局出臺省級電價補貼政策,對光伏扶貧電站上網電量給予每千瓦時0.1元的補貼。建立國家補貼資金墊付機制,在國家補貼資金到位前,由縣市區財政先行墊付補貼資金。協調省高投集團、國開行湖北省分行、農發行湖北省分行予以支持,推動採取“政+企+銀”三方合作的方式籌措建設資金;國家電網公司積極籌措資金6.1億元在湖北省“三縣一區”開展陽光扶貧行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總結高橋鎮光伏扶貧試點經驗基礎上,紅安縣探索實踐了“2333”光伏扶貧模式,成功實施百村萬戶扶貧工程,使“荒山變銀山、屋頂變金頂”。

  “2333”模式中的“2”,指兩種建設類型,一是以相對集中的地面村級電站為主,採取單村或聯村建設模式,按全縣統一每畝300元價格,流轉荒山坡地2050.5畝,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267個,其中每村建設一個50千瓦光伏電站,每戶建設一個3千瓦分佈式光伏發電站,産權及收益分別歸貧困村和貧困戶所有;二是以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為輔,縣裏成立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在産業園區、新農村建設小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還建點屋頂建設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統籌解決其他特困群體穩定增收問題。

  第一個“3”,指3個籌資渠道。為破解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資金難題,該縣開拓“地方財政資金+幫扶資金+社會捐贈”等多種籌資渠道:地方財政整合使用各類涉農、移民搬遷等資金1億多元;爭取省發改委扶貧專項資金1000萬元;爭取勁牌公司、信義光伏、省電力勘測設計院及光伏施工企業等愛心企業共捐贈資金和設備價值6000多萬元。

  另兩個“3”,一是指“三高”建管標準,即高標準設計、高品質建設、高效率運行,面向全國公開招標5家知名光伏企業負責項目建設,並招標一家專業監理公司和一家專業運維公司,確保項目建設品質、運行穩定;二是指“三定”結算環節,即鎖定結算對象、確定結算流程、限定結算時間,確保光伏扶貧發電收益按時足額發放到貧困村、貧困戶。

  據悉,湖北省多村聯建光伏扶貧電站、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做法獲得國家能源局充分肯定並在全國推廣。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5646個光伏扶貧電站全部並網發電,其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5499個,總裝機88.79萬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36個,總裝機33.91萬千瓦;戶用光伏扶貧電站111個,總裝機0.067萬千瓦。我省5646個光伏扶貧電站均已納入國家財政補貼目錄,所有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資産全部確權到村集體。

  從2020年起,全省光伏扶貧電站每年可發電約13億千瓦時,收入約13億元,成為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的一個穩定來源。

  光伏扶貧電站成貧困村“陽光存摺”

  陽光,生生不息,恩澤地球。

  隨著光伏電站步入收穫期,光伏扶貧成效日顯,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綠色減貧模式。按照國家關於“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的發電收益形成村集體經濟,用以開展公益崗位扶貧、小型公益事業扶貧、獎勵補助扶貧等”的有關要求,湖北省規範有序開展光伏扶貧收益分配工作,確保光伏扶貧效益最大化——

  為完善收益分配辦法,湖北省印發《湖北省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使用實施辦法》,對光伏扶貧收益的分配方式、分配流程、監管保障等全面規範,對公益崗位類別、工資水準、工資結算等進行逐一明確。督促指導各縣完善縣級收益分配實施細則、有光伏扶貧收益的村分別制定村級收益分配計劃。組織各地將光伏扶貧收益分配情況,特別是公益崗位設置情況錄入全國光伏扶貧監測系統,掌握各地公益崗位設置類別、就業人數、工資水準等基礎數據,對監測系統暴露的問題督促立行立改,實現對公益崗位開發運行情況的信息化管理。

  據了解,湖北省光伏扶貧電站建設模式主要為單村電站,建設規模在50千瓦至300千瓦區間,平均每個貧困村建設規模超過100千瓦,年均收入約10萬元。有了光伏扶貧收益“陽光存摺”,貧困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的局面為之一變。

  在秭歸、長陽、巴東和神農架林區,國家電網公司捐建6個集中式和236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全部到村到戶,惠及廣大貧困人口。光伏扶貧電站也被當地群眾稱為脫貧“壓艙石”。

  在大悟縣,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穩中有增。2020年,全縣34個光伏扶貧電站共完成上網電量1.315億千瓦時,實現收益8563.6萬元,同比2018年、2019年分別增長7.4%、6.2%,當年落實2400萬元光伏扶貧資金增設2500個公益崗位。

  在房縣,全縣305個村每村建設了一個300千瓦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這些電站均由縣政府統籌縣財政資金全額出資建設,全縣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9.19萬千瓦。截至2020年12月,累計發電2.53億千瓦時,實現發電收入2.47億元。

  房縣軍店鎮中村村的鳳凰山上,坐落著房縣第一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該電站由省發改委駐村幫扶工作隊于2016年扶持建設,總投資160多萬元,年均發電收益約17萬元,而之前該村集體年收入不足2萬元。光伏扶貧電站有力助推了中村村在房縣率先脫貧出列,並實現了由“一次輸血”向“長效造血”的轉變。

  光伏扶貧收益主要用於公益崗位扶貧,重點向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傾斜,通過鼓勵貧困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參加公益勞動獲得收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特別是2020年,疫情與洪澇災情疊加,湖北省按照國家要求將光伏扶貧收益的80%用於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任務的工資、村級公益建設勞務支出和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支出,托底安置了大量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有效對衝了疫情的不利影響。

  強化運維鞏固扶貧成效

  光伏扶貧電站連續穩定高效運行,是光伏持續發揮扶貧功效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湖北省構建完善“政府監管、專業運維、群眾參與、平臺監測”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維管理架構,形成運維管理工作的閉環效應,實現了光伏扶貧電站穩定高效運行。截至目前,全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平均發電能力達到112.6%。

  湖北省強化政府監管、強化專業運維、強化群眾參與、強化平臺監測的光伏扶貧電站運維“四強化”做法得到各級政府和部門充分肯定。秭歸、房縣的光伏扶貧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扶貧信息》向全國推介。

  案例 秭歸:“光伏+”照亮脫貧路

  地處西陵峽畔的秭歸縣,“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一戴好多年。2019年4月,秭歸縣實現了脫貧摘帽,其中光伏扶貧功不可沒。

  近幾年,該縣搶抓國家電網“陽光扶貧行動”機遇,共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0個,總裝機容量1.086萬千瓦,項目覆蓋所有重點貧困村,10486戶貧困戶2.7萬貧困人口。縣政府委託縣紫昕國投公司全權負責運維,探索出了“市場化運維、規範化管護、精準化分配、綜合化利用、持續化扶貧”的模式,持續推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和受益貧困戶雙增收。

  2016年8月,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在秭歸縣茅坪鎮建東村投資834.3萬元,新建一個800千瓦集中式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每年把約75萬千瓦時的電能輸送到國家電網,為當地帶來年均近80萬元收益。

  光伏扶貧電站所設置的公益崗位為當地貧困戶帶來了福音。在建東村,村民艾祖紅夫婦2014年遭遇了一場車禍,艾祖紅腿部受傷成了三級殘疾,老公受傷成了植物人。光伏扶貧電站建成後,村裏安排艾祖紅當保潔員,一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還帶買養老保險。艾祖紅感激地説:“月月有錢拿,過去做夢都沒想到啊!”

  “裏裏外外仔細看,設備運行莫中斷;認認真真過細聽,逆變器裏無雜音……”每天一大早,秭歸縣九畹溪鎮界埡村貧困戶李自清便騎著摩托車,來到他看護的楊老山光伏扶貧電站。愛鑽研的李自清,自編了一套看護順口溜。

  2018年5月9日,李自清正式上任,成為了每個月拿400元工資的看護員。像李自清這樣,宜昌市通過光伏扶貧收益累計為貧困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4288個。全市投入7.69億元建成並網發電的304個光伏扶貧電站,惠及2.26萬貧困戶,佔貧困戶總數的14.9%。

  依託光伏扶貧電站的發電收益,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加,近年來年平均增收20萬元以上。近幾年,該縣累計從光伏扶貧發電收益中用於農村小型公益事業建設864.5萬元,用於獎勵補助扶貧799.4萬元。建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22戶335人,通過光伏扶貧幫助脫貧的就有51人,安排村內各類公益崗位48人。

  該縣還積極探索“農光互補”“光伏+種植養殖”多元産業發展模式,如通過“光伏+食用菌”模式,建東村在光伏板下種植羊肚菌7畝,每年增收3萬元;通過“光伏+花卉”模式,建東村在光伏板下種植觀賞性植物蚊母5畝,年收入達20萬元;通過“光伏+茶葉”模式,茅坪鎮溪口坪村在光伏板下種植茶葉5畝,每年帶動貧困群眾增收8000元。

  2020年,秭歸50個光伏電站共發電1024.97萬千瓦時,收益1102.91萬元,全年累計發放公益崗位工資494.4437萬元。經有關專家評測,秭歸光伏扶貧電站的發電效益及後期管理在全省處於領先水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