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加快推進“24小時自助車管所”建設
2021-04-19 12:58:0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原標題:加快推進“24小時自助車管所”建設——我省車管業務將隨時隨地辦理

  “要將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安交管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4月8日,湖北省公安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湖北省運用交管大數據服務民生、賦能經濟發展,不斷提升“互聯網+交管政務”服務水準,全面推行“管理+服務”新舉措,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負擔。

  延時服務,方便群眾辦理交管業務

  “我們推行‘延時辦、夜間辦、預約辦、上門辦’服務,群眾上門,當天可辦結業務。”4月8日,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説。

  去年疫情防控期間,宜昌市民胡先生通過車管所自主研發的“車駕管互聯網預約平臺”辦結駕駛證審驗業務。當時,該預約系統為群眾提供近15萬次預約服務,及時解決宜昌市10萬餘筆因疫情積壓的業務。

  4月7日下午,胡先生來到該市車管所為新車上牌。

  “來得有點晚,眼看要下班了,機動車登記證書、行駛證還沒有拿到手,警察同志加班工作,為我辦好證件才下班,真是辛苦了!”胡先生連聲道謝。

  根據群眾業務需求,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優化窗口設置,採用微信、電話預約、特事特辦等方式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完善“互聯網+”智慧車管建設,開通12123諮詢服務熱線,創優車駕管服務環境。

  “在任意時間和地點,群眾都可通過手機12123APP提交相關資料,網上傳遞、後臺審核,辦理預選機動車號牌及補換行駛證、駕駛證、預約駕駛人考試等34項業務。”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建設無人值守車管所,群眾可24小時自助辦理照相、體檢,外地駕駛證轉入、機動車駕駛證遺失補證、期滿換證、駕駛人提交身體條件證明、駕駛證變更聯繫方式,機動車行駛證變更聯繫方式等業務。

  3月底,湖北省公安交管部門推出重點項目“創新提升交管窗口服務”,要求今年底前,在車駕管業務辦理、交通違法處理的交管服務窗口全面推行“午間窗口”服務,每個縣、市建成一所“24小時自助車管所”。

  “合理安排午間值班崗位,推行延時服務,方便群眾辦理交管業務。採取警郵、警保合作等方式,加快推進‘24小時自助車管所’建設,為群眾全天候提供辦理補換領牌證、免檢車輛合格標誌申領、駕駛人體檢等車駕管服務。”省公安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流動車管所,就在老百姓身邊

  秦巴山區竹溪縣,地域狹長,最遠鄉鎮距縣城近300公里。交通不便和出門難、辦事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山區群眾。

  “真是方便,換以往的話,起碼得跑一天。”3月9日上午,十堰市竹溪縣豐溪鎮西米河村村民郎大軍説。

  當天,郎大軍在距離自家住地約30公里的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二中隊農村車駕管社會服務站,順利辦好摩托車行車證。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交管服務向基層延伸,竹溪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結合轄區實際,在處於南部山區中心位置的交警二中隊駐地泉溪鎮,建立農村車駕管社會服務站並於日前投入使用,服務覆蓋周邊6個鄉鎮。目前可辦理6年內免檢車輛核發檢驗合格標誌、機動車駕駛證遺失或損毀後的補換證、駕駛人變更手機號碼等9項業務。

  “團隊業務‘上門辦’,車管業務‘就近辦’。”十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投資70萬元建設“流動車管所”,進企業,進鄉鎮,既辦理車駕管牌證業務,又宣傳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2020年以來,十堰市“流動車管所”辦理補換車輛牌證、駕駛證,及核發機動車免檢標誌業務共6000余筆,發放交通安全宣傳手冊1.5萬餘本,快捷代辦臨時號牌383515副。

  據了解,全省公安交管部門還推出“異地辦、便捷辦、網上辦”等系列便民利企服務舉措,截至目前,累計惠及2000余萬人次,為群眾和企業減少辦事成本3億余元。啟用全省12123語音服務平臺,受理交管業務諮詢90.9萬餘次。

  “下一步,將在全省各地開展‘預約辦’,推行‘網上辦’,開啟綠色通道‘應急辦’,依託流動車管所‘上門辦’等方式辦理各項車管業務。6月30日開始,機動車駕駛人可以在全省處理全國的非現場交通違法行為。”省公安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為群眾提供更省心、舒心、貼心的服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汪勇 宋建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