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2021-04-25 09:44:38來源:新華網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新華網武漢4月23日電(連迅、張潘)2021應急管理髮展論壇暨首屆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23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150多家參展企業展出500多件應急安全産品,一批“尖板眼”産品引來參展市民圍觀。

  本屆應博會以“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為主題,展覽面積達2萬平方米,80%以上參展企業來自央企、國企及上市公司等應急行業龍頭企業。博覽會設成果展區、消防展區、安防展區、應急裝備展區、應急物資及醫療救援展區和演練演示互動教育體驗區等專業特色展區。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2021應急管理髮展論壇暨首屆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23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新華網張潘攝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應急預警與救援裝備股份公司(簡稱“中船應急”)本次攜多項應急“尖板眼”産品亮相。在其展位前,一台造型別致的智慧防爆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造型別致,引人注目。工作人員介紹,這台機器人具有自動尋火、大流量遠程滅火、智慧巡航、智慧圖像採集、防爆等多項絕技。如果溫度過高,機器人還能自己給自己噴水降溫,保證自身安全運行。

  中船應急公司還展出了應急機械化橋、應急硬質機動路面的模型。工作人員説,中船應急的51米應急機械化橋,長度可達51米,能在1個半小時內架設完成,供重型車輛通過,大大提高了應急保障效率。

  在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公司展區,一輛白色的大型應急指揮車引人關注。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公司銷售經理陳亮介紹,這輛車叫作“行者號”視聯多功能移動應急指揮方艙,是一個移動的指揮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在多種極端條件下實現大規模、高品質、實時、雙向對稱的高清視頻全交換,在應急演練、抗洪救災、公共安全等方面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據悉,“行者號”與武漢有不解之緣。去年疫情防控期間,視聯動力公司向湖北無償捐贈一輛“行者號”視聯多功能移動應急指揮方艙,支援武漢抗疫。去年6月,在湖北省防汛搶險綜合演練中,“行者號”開赴現場,擔綱現場命令下達、應急指揮調度等多項職責,取得較好演練效果。

  在浙江西貝虎特種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展區,停放著兩台水陸兩棲車。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水陸兩棲車能在水上、山丘、沼澤、雪地、森林、沙漠等各種惡劣地形中自由行駛,並能在±40℃的超常規溫度環境下連續作業,曾在我國南北極科考、汶川地震救援中發揮過作用。這種水陸兩棲車擁有“獨門絕技”,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在武漢光新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展區,公司展出了可攜式照明設備、大型照明燈塔、救援現場充電設備、自卸式排水艙等設備。武漢光新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戴婷介紹,這些設備近年來均在應急搶險救援活動中有應用,尤其是大型照明燈塔、自卸式排水艙,在抗洪搶險中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在此次展覽中,將好的産品和服務理念帶給客戶。”戴婷説。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上嘉賓參觀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本屆應博會現場設置了家用應急包體驗專區和互動體驗區,邀請專業救援機構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現場演練互動,進一步增強市民應急意識。應博會同時推出“雲會展”和“應急大家談”系列專題論壇,為應急救援行業提供技術交流與産業發展平臺,為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商貿合作機會。

  武漢應博會組委會秘書長張明進説,目前,湖北應急産業正蓬勃發展。本屆應博會聚焦湖北大應急、大安全産業,旨在共同探討找尋應急安全行業産業發展的新路徑、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整合應急行業全産業鏈資源,進一步加強湖北省應急産業體系建設,助力湖北疫後重振,助推湖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專業救援人員現場演練應急救援方法。新華網張潘攝

武漢首屆應博會開幕 一批“尖板眼”産品亮相

武漢國際應急安全博覽會上嘉賓參觀展出的應急安全産品。新華網張潘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