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VR智慧模擬器 AI智慧教練車 新業態登陸湖北駕培市場
2021-06-17 10:55:52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原標題:VR智慧模擬器、AI智慧教練車,新業態登陸湖北駕培市場——學開車,“機器人教練”來了

VR智慧模擬器 AI智慧教練車 新業態登陸湖北駕培市場_fororder_01

VR智慧駕駛培訓模擬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

  “沒想到學車這麼有趣。”摘下頭顯,解開安全帶,唐小姐還一臉興奮。她和其他5名體驗者一樣,對VR(虛擬現實)智慧駕駛培訓模擬器印象深刻:場景化設計,沉浸式練車,讓學車變得有趣。

  這是6月16日,在漢舉辦的第五屆機動車駕駛培訓與道路交通安全國際論壇的一個場景。當天,來自國內外道路運輸、駕培機構等相關專家、企業家、學者等300多人,圍繞“科技與安全”這一主題,探討駕培行業智慧發展。

  像打遊戲一樣學開車

  在論壇的室內互動場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體驗了一把VR學車。

  VR智慧駕駛培訓模擬器,是一個白色的“駕駛艙”。坐上去,戴好頭顯後,記者眼前出現科目二訓練時的“直角轉彎”場景。點火、踩離合、挂擋、松手剎、踩油門,車輛緩緩前進。拐彎時,記者突然感到車輛晃動一下,隨後耳邊傳來頭顯的語音提醒:“請注意,車輛壓線。”

  記者感到,VR學車和真車區別不大,方向盤、各個擋位都和真車一樣,但是模擬器要求更高,每項操作必須規範才能進行下一步。科目二的上坡起步、側方停車等場景均可通過語音轉化,場景變化自然流暢高效。

  “VR學車可進行科目二、三的訓練,實際通過率比傳統方式學車高。”模擬器生産企業——千種幻影創始人張雷笑著説,像打遊戲一樣就能學車,不少90後、00後年輕人喜歡這種科技帶來的“炫酷”。

  隨後,記者從虛擬中“跳躍”到現實,登上一輛新能源教練車,體驗AI(人工智能)智慧學車。

  智慧教練車和普通教練車外形上並無差別,不同的是安裝了信號接收器,車身遍佈雷達裝置,車內副駕駛處多了一個長方形顯示屏。教練並非由實體機器人完成,而是人工智能系統講語音,指導學員打方向、減速、剎車……

  沒有教練坐在副駕駛,如何確保學員練車安全?

  記者上車體驗了一下倒車,並故意踩油門準備加速,立即有語音提示記者操作失誤,同時教練車被自動鎖死。“挂擋時請不要低頭”“不要單手打方向盤,不要覺得這樣很酷喲”“車輛壓線啦”……在智慧教練車上,一旦操作不規範,機器人教練立刻給出輕鬆幽默的提醒,幫助學員糾正錯誤。

  據介紹,智慧教練車具備車速限制防護、電子圍欄防護、障礙物預警防護等功能。一旦車輛即將駛出電子圍欄或者時速超過10公里,就會自動剎車,確保安全。

  武漢荊州或率先試水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機動車已達3.82億輛,駕駛人已達4.67億人。

  眼下,一些人從駕校“畢業”拿證後時常肇事,甚至不會開車。如何嚴格駕培管理,從源頭把控道路交通安全?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趙曉華介紹,我國交通事故約九成由駕駛員造成。她認為,駕校“重應試、輕操作”是主因,而通過將VR、AI等新技術引入教學,讓學車更智慧、方便、高效,能全面提升學員駕駛技能和交通安全意識。

  安全賦能,科技當仁不讓。易顯科技首席科學家段桂江介紹,近年來,虛擬現實、人工智能、5G、自動駕駛等技術紛紛應用駕培市場,最大的好處是,通過“超級大腦”,能讓學員準確感知、提前預判,強化糾正“不係安全帶”“開車打手機”“單手把握方向盤”等不良駕車習慣,形成“肌肉訓練”記憶,讓學員合法拿照、合格開車。

  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統計,目前全省駕校數量有700多家,大多仍處於傳統的學車模式。在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副會長閆文輝看來,科技賦能正促進湖北的駕駛培訓行業轉型升級。他透露,目前部分先進駕校如東方時尚駕駛學校等已佈局中部市場,計劃在湖北的武漢、荊州試水智慧化駕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