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工商學院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021-06-28 14:24:5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雙創”有能力 發展有潛力——武漢工商學院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武漢工商學院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_fororder_01

去年九月,在第四十六屆世界技能大賽湖北省選拔賽集中總決賽中,武漢工商學院學生黃嬌參加水處理技術項目比賽。(武漢工商學院供圖)

  6月初,武漢工商學院應屆畢業生李義凡向老師彙報了自己的創業成績:10個月累計銷售95萬多單,公司營業額突破5千萬元。

  李義凡是該校廣告專業畢業生,目前是4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通過創業,為40余名學生提供了兼職,為21名學生提供了就業崗位。他感慨地説,自己走上創業這條路,並取得初步的成績,離不開校園裏濃厚的創業氛圍和貫穿大學四年的特色“雙創”教育。

  武漢工商學院通過開設“雙創”課程、專創融合特色課程,舉辦講座、沙龍、項目路演,設立創新學分等多種有效方式,普及“雙創”理念與知識,引導學生們開展“雙創”實踐活動。另一方面,開辦跨學院、跨專業創新實驗班,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建設1萬多平方米的“雙創”基地,激勵學生們孵化創新創業項目。

  “雙創”教育貫穿大學四年

  “我們將‘雙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並不是要引導所有學生去創業,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提升就業競爭力。”武漢工商學院副校長趙北平談及該校深入開展“雙創”教育的初衷時説,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要與職業院校的應用型人才有所不同,應更加突出“雙創”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發展潛力。

  趙北平介紹,該校目前累計孵化師生創業團隊200余個,包括獲600萬元天使投資的《字繪中國》師生創意團隊,以及一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除了通過貫穿大學四年的“雙創”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武漢工商學院還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競賽激勵機制,全面配套政策支持學科競賽工作,堅持以賽促教促學,堅持激勵引導,營造了一個學生踴躍參與、教師積極指導的良好競賽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廣泛深入地參與到學科專業競賽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武漢工商學院副校長張俊表示,近年來,該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校內外學科競賽活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從人才培養成果來看,參與過高層次的學科專業競賽並獲獎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更容易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用教育熏陶和競賽引領學生

  “大學期間參加各類競賽的經歷提升了我的綜合能力,讓我找到了月薪過萬的工作,成為了一名軟體工程師。”畢業前夕,武漢工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屆畢業生鄭權由衷感謝老師,在大學期間給予他競賽指導和各類參賽機會。

  鄭權介紹,大學期間他參加了各類學科專業競賽,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在求職中,這些參賽經歷成為了他的就業加分項,收穫多家企業的錄用通知,他最終選擇了浙江一家科技公司的軟體工程師一職。

  在該校,像鄭權這樣獲得國家級學科專業競賽獎項的學生有很多。電子商務學院應屆畢業生鄒家哲在校期間,曾一年多時間斬獲7項國家級競賽獎項。今年6月,他的創業項目入選2021年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獲得扶持資金8萬元。

  就在前不久,2021“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秀作品展”省賽獲獎名單公佈,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師生作品共獲省級獎項26項,其中一等獎就有4項;湖北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結果揭曉,該校共有10項學生作品獲獎,學校還捧回“優秀組織獎”。

  據悉,近3年該校學生在世界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國家級、省級競賽和評選中,獲國家級獎項161項、省部級獎項545項。該校還獲批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貨運代理項目中國集訓基地。

  張俊説,希望通過對學生大學期間進行“雙創”教育熏陶和學科競賽引領,引導他們逐漸成長為“雙創”有能力、發展有潛力的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高品質應用型人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新 通訊員 藍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