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武漢)研發先進監測系統
2021-07-22 12:21:2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武漢)研發先進監測系統 日夜緊盯,嚴防特高壓電網“咽喉”梗阻

  炎炎夏日,居家離不開空調,用電量持續攀升。當人們享受清涼時,出自武漢的一個特殊系統,如同一個個特殊的“守衛”,守護著高壓電網上的一處特殊設備。

  這個特殊系統,就是“高壓套管高精度高可靠性狀態感知及預警系統”,它時時監測著電網上的“咽喉”部位“高壓套管”,保障電網日夜不停輸送著強大電流。

  6年攻關,找到更優方案

  隨著經濟發展,長距離輸電成為常態,且日益電壓大容量化。這其間,電流需通過大型變壓器將電壓在常壓與高壓特高壓中轉換。

  變壓器上,一串像扁葫蘆或碟片的高壓套管,它一頭接著變壓器,一頭連著高壓線。高壓套管的瓷質外套內有絕緣紙捲繞的芯體浸在絕緣油中,一根銅管或鋁管從芯體中間穿過。這串不起眼的“扁葫蘆”,卻被稱為高壓電網的核心咽喉設備,如果它出現故障,電網就如被掐住了“咽喉”,再大的力氣也使不出。

  然而,“扁葫蘆”的工作環境卻極為惡劣,它不僅要支撐在變壓器上經受雨雪風霜,還要在高溫、高壓、強電磁場環境中實現絕緣。倘若密封不良、漏油、産氣或放電,將引發套管本體損壞或爆炸,導致電網故障甚至癱瘓。

  防範高壓套管事故,必須有一套精準的套管狀態監測系統,而這恰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套管運行時內部狀況複雜,加上高壓、強電磁干擾,對感測器、故障分析演算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此前,世界上已有的套管監測系統,在靈敏度、精確度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胡偉,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電壓研究所(武漢)的工程師(以下簡稱“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武漢)”)。6年前,他和同事們瞄準了這個難題。

  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武漢),我國最著名的高壓輸變電技術研究中心之一。面對套管監測系統的痛點、難點,胡偉和同事們埋頭攻關。

  要想知道套管的情況,就要精確測量內部油壓力、油溫和油中氫氣含量等關鍵指標,但變壓器旁的複雜電磁環境讓感測器經常測不準。一番努力後,團隊採用高效能磁屏蔽和感測器內嵌微集成技術,有效屏蔽了干擾。

  隨後,研發團隊突破了接觸式傳感技術難題,研發的特殊感測器實現了油壓、油溫和氫氣含量“三合一”智慧傳感,對高壓套管的運行實現了在線“把脈”。

  在分析演算法上,團隊創新出高精度分析演算法,提升了套管絕緣狀態分析的準確性和穩定性。2018年,好消息傳來:第一代監測系統研發完成,次年便投入試用。

  投入上百萬元研發的該系統安全性、準確性、可靠性和參量多樣性都優於現有同類産品。7月5日,“交流套管運行狀態高性能監測系統” 産品鑒定會在漢召開,專家稱這套系統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國外廠商甘拜下風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産品行不行,還得看“表現”。今年初,新型套管監測系統迎來了一場考驗。

  2019年,國內某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因套管缺陷導致變壓器爆燃,造成人員傷亡。今年初,整修的變壓器即將重新投運。為防止事故重演,有關方面提出加裝套管狀態監測系統。

  引發事故的套管來出自瑞典一家知名企業。此間,該企業拿出了套管狀態監測方案。“廠家的方案仍不夠完善,怕是不能防患于未然。”參加變電站整改鑒定的專家提出了異議。

  此時,中國電科院高壓所(武漢)的監測系統已經交付應用,在行業內也引起了關注。專家建議,讓國産系統試試看。

  當時春節臨近,研發團隊的許佐明、羅曉慶等人還是趕往該變電站安裝調試設備。

  到了現場,他們發現這事不簡單。原來,儘管我國特高壓工程建設迅猛,但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套管絕緣狀態的實時在線監測,此前一直是空白。

  於是收集相關數據,制定技術方案,並在實驗室進行驗證。今年1月,試驗在位於江夏的電網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展開。結果令人欣喜:能實時精確感知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電容量和末屏泄漏電流等絕緣狀態參量(數值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變化的量)。其中,套管介質損耗因數的測量誤差小于±0.0003。

  看到試驗數據,瑞典廠商代表心服口服,承認該方案更高明。春節期間,技術人員加班加點安裝監測系統,2月19日監測系統上線運行。至今,系統各項數據穩定,運行狀態良好。“目前産品已迭代四次,將有效預警套管故障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高度契合當前電網智慧升級的需求。”胡偉透露。

  據了解,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5個省的8個變電站或換流站試點應用,包括1個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1個±500千伏換流站和2個國家電網公司物聯網示範站,産生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未來推廣使用後,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更為可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謝梁 謝雄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