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湖北報道:位於荊門主城區的荊門市公安局東寶分局龍泉派出所成立於1959年,是公安部命名的一級公安派出所,現有民警38人、輔警40人。近年來,該所緊盯“人民滿意”,逐夢“楓橋經驗”,牢牢把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核心要求,叫響“龍泉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龍泉”,深入推進“1+N”“警網融合”“一居一警”等智慧警務建設,著力鞏固“黨建聯盟”“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等工作品牌,走出了一條具有龍泉特色的智慧公安“楓橋經驗”之路。
近5年來,龍泉派出所轄區發案連年下降,電詐發案全市城區派出所最低,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越來越充實,先後涌現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2人,“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民警”1人,榮立集體三等功5次。該所工作經驗被多家媒體報道。
智慧黨建聚民力
該所聚焦“黨建統領、民意導向”,推行以派出所黨支部牽頭的黨建聯盟,充分發揮黨員民警在平安建設中的“10號球員”作用,匯聚基層黨組織和群眾力量,共繪社會治理同心圓。
在街道黨工委指導下,派出所黨支部與16個社區及58家重點單位、規模企業、紅色物業、行業協會等基層黨組織簽訂黨建聯盟協議,建立黨建聯盟工作群,每個支部確定一名聯絡員,圍繞社會治理主題採取教育活動聯辦、學習資源聯用、群眾意見聯問、困難群眾聯幫、整改措施聯議等舉措,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建聯盟會議,收集問題清單,當場答覆解決或協調聯動解決,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做到有事一起議、辦法一起想、工作一起幹。
16個社區民警兼任所在社區黨組織的副書記,除負責對接轄區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外,每月上門發放平安成績單和治安防範建議書,重點包聯指導“三無”小區自管委員會組建和黨組織建立,充分發揮紅色物業的組織力和自治功能;牽頭推動“五員議事”,協助社區“兩委”開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社區工作監督、特殊人群幫扶等工作。
智慧防控保民安
該所聚焦“平安龍泉、公安當先”,緊盯破小案、反電詐、重點人管控等治安難點,融合勤務創新、智慧安防、網格治理、多元共建等多種措施,以公安為主導推進“平安龍泉”建設。
勤務“1+N”——精耕平安。該所高標準建成派出所智慧化綜合指揮室,並以此為核心,將全所16個社區警務室整合為5個中心警務區,建立“1室引領5警區”勤務工作機制,實行警情“日清零”工作制度。“1+N”勤務機制運行以來,民生小案破案率達到80%以上,治安案件查處率達到90%以上,刑事發案和治安案件連續三年下降。
智慧防控——織網平安。該所建成95個“智慧平安小區”,其中30個“三無小區”實現全覆蓋,前端感知數據全部接入市局大數據中心,並對接派出所智慧綜合指揮室,織密小區安防網的同時,為綜合指揮室精準導偵導防提供堅實支撐。
“民警+網格”——管出平安。該所做實“一居一警”,16個社區民警全部專職化,每週不少於80%以上時間沉在社區,一心一意抓基礎工作;推行社區民警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社區綜治主任和網格員任輔警的“雙任”工作制,全所32名社區民輔警對接16名社區綜治主任、154名網格員,將網格化社會治理與社區警務工作融合,實現人在網格中管理、矛盾在網格中化解、平安在網格中構建。
多元共治——常態平安。該所依託街道“六心合一”聯動中心,推行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和基層平安聯創五大機制,整合綜合治理、信訪接待、民政救助、司法調解、法律援助、公安接警六方力量,破解各自為戰、單打獨鬥的治理難題;組建以社區綜治人員、黨員、治安聯防積極分子為骨幹的16支義務巡防隊,專兼職人員共3000余人,形成專業巡防、單位聯防、群眾自防的治安聯防體系,提高街面和背街小巷見警率、管事率和現行犯罪抓獲率。
全民“反詐”——共創平安。該所製作包含防詐提醒和反詐APP二維碼的胸牌,社區幹部、民輔警、網格員、巡防隊員人手一份,走到哪宣傳到哪;由社區民警帶隊,每月組織開展一次集中“掃樓行動”,每週二、四在社區開展反詐“小喇叭”走街串巷宣傳活動,指導群眾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2.8萬餘人次。轄區“電詐”發案明顯下降,並成功勸阻涉詐預警人員2197人,止付挽損43.54萬元。
智慧服務暖民心
該所聚焦“優質服務、人民滿意”,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精細服務措施和流程管理,譜寫便民惠民“交響曲”。
傾聽民意“六心合一”。該所定期向群眾代表彙報工作,開展入戶(企)走訪、警民懇談活動,積極聽取社會各界及轄區群眾對派出所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轄區企業、群眾關切的治安問題,並依靠“六心合一”相關部門共同解決。
溫情服務當好“店小二”。該所堅持“服務有溫度”的理念,引導全體民輔警當好龍泉“店小二”。專職社區民輔警開展社區警務工作的同時,就近接處警和調處糾紛,將社區警務室建成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該所依託湖北公安政務雲服務平臺,實現群眾在全國範圍內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戶籍業務,並推出錯時服務、延時服務、預約辦理、病殘人員上門服務等措施,承諾手續齊全的一次性辦結,手續不全的一次性告知。
智慧服務創新三維碼。該所在全省率先全域安裝三維碼門牌,居民通過掃碼就可獲取各類民生信息、完成線上政務服務和生活繳費、提出服務需求,民警通過掃碼即可了解住戶信息,提供服務諮詢。
同心戮力共抗疫情。在2020年和2021年的兩場戰“疫”中,該所全體民輔警沉入社區,奮戰“疫”線,勇當先“楓”,激發義巡隊員、“五員議事”成員、樓棟長、小巷管家等群防群治力量齊力投入到抗疫中,在基層築起一道靚麗的防疫“楓”景線。(文 韓紅芝 楊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