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打造“濕地花城” 5年將建80處濕地公園
2021-09-18 09:23:08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17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武漢市濕地花城建設相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未來5年,武漢將打造“濕地之都、花漾江城”,擦亮“春賞櫻、夏看荷、秋品桂、冬觀梅”的四季花城品牌。

  據了解,江漢路步行街、江岸歷史風貌區平和打包廠兩處特色“花漾街區”將於國慶節前後亮相,歡迎市民遊客前去打卡。

  ■ 在衝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同時,突出打造“濕地花城”

  武漢享有“百湖之市、濕地之城”美譽,擁有優越的生態天賦。20多年來,武漢從大力建設“山水園林城市”,到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再到全力衝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際濕地城市”,一路走來,逐步實現了城市綠化品質大提升。

  但這個過程中,也還存在功能配套不完善、特色資源效益未充分發揮的問題,城市品質尚有提升空間。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去年底,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好“湖”的文章,守好城市生態底色,打造“濕地花城”。

  根據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市園林和林業部門開始規劃:武漢在全力衝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同時,要進一步彰顯城市優勢,更加突出“濕地花城”特色,大幅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

  經過精心籌劃,“濕地花城”建設方案終於出爐。市園林和林業局規劃建設處負責人表示,制定方案的過程中,他們堅持問計于專家,問政于基層,問需于市民,反復研究討論。

  風景園林、園藝、濕地、規劃等相關專業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建設“濕地花城”,對武漢衝擊世界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國際濕地城市,發揮武漢“一城江水半城山”資源稟賦優勢,提升湖泊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都有重要意義。

  ■ 建設80處濕地類型公園,市民可在市中心親近欣賞

  武漢伴水而生,165條河流穿越市域範圍,166個湖泊星羅棋佈,濕地面積1624平方公里。

  但説起濕地,不少市民都感覺“在遠方”,不容易親近。有些比較知名,比如府河濕地、後官湖濕地等,也是少數市民才能親近。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次的“濕地花城”建設,將根據濕地資源類型,劃分“四級六類”濕地公園體系:即建立完善“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和省級濕地公園—濕地類型公園—小微濕地”四級體系,打造世界濕地之都。

  一方面,加強沉湖國際重要濕地等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修復,實施東湖、後官湖等國家濕地公園綜合提升。

  另一方面,建設提升80處濕地類型公園,推進全市8公頃以下小微濕地的生態治理,完成50個小微濕地建設及命名。

  “市民和濕地將更親密。”市園林和林業局規劃建設處負責人説,城市公園、湖泊公園變身濕地類型公園,以及小微濕地的打造,不僅讓市民在市中心就能隨時隨地欣賞濕地特色鮮明的景觀,也為城市裏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更多自由棲息空間。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月湖公園,根據規劃,將被打造成城市濕地公園,通過景觀提升和生態修復,增加濕地比重,提高生物多樣性,呈現岸上彩林、水中花海的特色景觀。

  ■ “江城”將成四季花開的“花城”

  近些年來,武漢一直堅持佈局四季花城,賞花經濟迅速崛起,但尚未形成規模化優勢。未來5年,武漢將繼續深度挖掘,打造有主題有特色的賞花遊。

  記者看到,“濕地花城”建設方案中,共擬定了82種開花植物,春有海棠、櫻花,夏有紫藤、淩霄,秋有桂花、紫薇,冬有梅花、茶梅……真可謂是月月花開不斷。

  為打造“花漾江城”,武漢一共將進行十大工程建設,包括打造9大花卉亮點片區,建設10處花卉特色公園、300個街心花園、500公里賞花綠道、20條花卉景觀大道、10條河岸花廊、300公頃花田花海、30個花漾街區、100個美麗鄉村,推廣8大花卉節事活動等。

  “亮點片區是在原有基礎上,深度挖掘區域特色和內涵,形成‘一區一彩’的城市風貌。”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大學之城”的主要植物是櫻花,底色是粉色;“歷史之徑”片區將在原有的法桐基礎上,加種八仙花,以粉、黃為基調。最有意思的是“長江濕地花園”,初步定在漢口江灘四期,將以蘆葦、鳶尾為特色,打造濕地花園風貌。還要建設濕地花園和市民可臨摹的花園、陽臺、露臺等樣板,引導市民參與濕地花城建設。

  “亮點片區是在原有基礎上,深度挖掘區域特色和內涵,形成‘一區一彩’的城市風貌。”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大學之城”的主要植物是櫻花,底色是粉色。還要建設濕地花園和市民可臨摹的花園、陽臺、露臺等樣板,引導市民參與濕地花城建設。(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吳曉 趙銀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