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3齣行交通圈”暢聯荊楚——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解讀
交通,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攤開地圖,湖北在全國立體交通網中銜接東西、貫通南北。
怎樣發揮湖北得中獨厚的區位優勢、得水獨優的資源稟賦?
根據《湖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水運建設和運輸服務等子規劃,未來,湖北交通將形成“兩個圈”:一是“123齣行交通圈”(武漢都市圈1小時通勤,省內城市群中心城市間1小時互通;武漢與周邊城市群之間、省內城市群之間2小時通達;武漢與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可達);二是依託航空、高鐵,融入“全球123快貨物流圈”。
密織立體交通網
形成暢聯的交通圈,意味著“鐵水公空”運營里程將大幅增長。
看鐵路——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70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達3000公里。全面實現“一主兩翼”城市間1—2小時通達,省內主要城市與相鄰長株潭、中原城市群1—2小時通達,城市圈(群)內1小時通達,武漢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3—4小時左右高鐵通達,全國70%的省會和直轄市5小時內通達;
看水運——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23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達4.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600萬標箱。重點推進長江航道“645”工程,完善三峽樞紐綜合運輸體系,暢通中部出海通道;加快建成漢江梯級樞紐,實施漢江中下游航道提等升級,積極推動樞紐過船設施擴能改建,儘快實現漢江中下游航道高標準貫通;加快實施唐白河、松西河等航道提等升級工程,結合漢江、江漢運河,打造中部南北向水運新通道。推動形成對內溝通“一主兩翼”、對外輻射周邊省份、通江達海的水運主通道格局;
看公路——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4.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8000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實現雙通道連通。按照“優化擴容、內外互通”總體思路,加快完善“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擴容主通道,重點推進京港澳、滬渝、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擁擠路段的提質擴容,提升主通道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準;
看航空——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290萬噸,在建及建成一、二類通用機場達20個,“雙樞紐、多支線”航空運輸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通航服務市州廣覆蓋。實施民航補短板工程,重點推進鄂州花湖機場建設,打造國內一流專業航空貨運樞紐、全球主要航空物流節點。加快推進武漢天河機場提升改造,增強機場門戶樞紐功能,打造民航客貨運門戶“雙樞紐”。
通過密織立體交通網,強化綜合交通硬聯通,統籌推進鐵、公、水、空、管、郵等協調發展,5年後的荊山楚水間,“金凰”展翅,“銀龍”蜿蜒,內暢外聯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形。
打造九省通衢新優勢
“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畫卷徐徐打開,以“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為目標,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加速衝刺。
多式聯運高品質發展號角吹響——
投資1623億元建設72個“鐵、水、公”重點交通項目是重頭戲,全省多式聯運高品質發展3年攻堅將在“十四五”時期完成,破解“連而不暢”“鄰而不通”尷尬。湖北省將全力推動沿江高鐵引入武漢天河機場,推進機場樞紐與城市交通快速銜接;加快完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集疏運體系,推動機場引入軌道交通;強化“雙樞紐”之間溝通聯動。健全港口鐵路、公路等集疏運體系,著力推進主要港口核心港區的疏港鐵路建設,推動港內鐵路和碼頭作業區無縫銜接;加快推進疏港公路建設,實現重要港口二級及以上公路高效連通。加強機場、鐵路場站等集疏運通道建設,提高聯運疏解效率。完善物流園區、大型産業園區集疏運體系,有效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高鐵“大動脈”加緊建設——
湖北省正加快構建武漢“超米字型”、襄陽宜昌“放射型”、其他市州“十字型”高鐵樞紐,正主抓“4+2”鐵路項目,加快建設十堰至西安高鐵、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荊門至荊州等4條高鐵,爭取武漢樞紐直通線、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段兩條高鐵項目開工,力爭將呼南高鐵襄陽至常德段、荊門至荊州高鐵南延、武漢至南昌高鐵、武漢至貴陽高鐵等項目納入國家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儘早開工建設。
湖北省還將加快構建“3239”(三樞紐、兩走廊、三區域、九通道)全省綜合交通運輸佈局,建設“米字型、十通向”高鐵樞紐網、“雙樞紐、多支線”航空運輸網、“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和“江海聯運、水鐵聯運、水水直達、沿江捎帶、港城一體”水運體系,全力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築牢交通“硬聯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石斌 趙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