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硬聯通”:交通同網織就九市同城
2021-12-08 10:32:19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硬聯通”:交通同網織就九市同城_fororder_01

機場高速豐荷山立交,兩條通往機場的高速路與城際鐵路交會。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硬聯通”:交通同網織就九市同城_fororder_04

硚孝高速公路三環線段,車輛行駛在秋色的高速公路上。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攝

“硬聯通”:交通同網織就九市同城_fororder_02

來源:《湖北省區域發展佈局交通“硬聯通”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 製圖:馬超

  同城共進,交通先行。

  12月2日舉行的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做強“硬聯通”、做優“軟聯通”,通過各市交通、物流、信息、能源、基礎設施等網絡的高度耦合,推動形成城市圈內部循環暢通的“大動脈”,讓城市圈“有血有肉、強筋壯骨”。

  鄂州花湖機場校飛在即、560公里的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3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8個“斷頭路”“瓶頸路”項目建成、5條城際公交開通、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項目開港通車運行、水上“城際穿巴”正式開通運行……“十四五”開局之年,武漢城市圈交通一體化建設加速推進,9城“一小時生活圈”成型、聯動越來越密切,對湖北全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 軌道上的城市圈 一步踏入跨城生活

  4小時——20分鐘,這是家住鄂州的嚴女士在武漢上班以來的通勤時間變化。2014年開始,嚴女士就開始自己的“雙城生活”。從鄂州到光谷上班,最初坐公交的通勤時間單程就要2小時。“全家人出門去武漢就更像一場旅行,只有節假日才能安排。”

  2021年1月2日,武漢地鐵11號線延伸到鄂州,葛店南站開通運營。地鐵開到家門口,嚴女士的上班路縮短到了10分鐘的路程,閒暇時間去武漢“遛娃”更是“説走就走”。對她2歲的兒子而言,到武漢就像“出門去遊樂場”那麼簡單。“哪有什麼鄂州、武漢的概念,到遊樂場玩,根本不知道是去了另一個城市。這在以前,難以想像。”嚴女士感慨。

  數據顯示,作為湖北首條跨市地鐵線路,地鐵11號線葛店南站開通至今,運送旅客已超過300萬人次。

  武漢城市圈還有內陸地區最密集的城際鐵路網。截至2020年12月,武鹹、武黃、漢孝、武岡、武仙等5條城際鐵路先後開通,運營總里程達282公里,設車站36個。

  今年9月1日,黃黃高鐵軌道與武岡城際黃岡東站順利接軌,標誌著黃黃高鐵正線軌道鋪設全部完成、全線貫通,由此也為下一步聯調聯試和通車奠定堅實基礎。黃黃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125.2公里。該線自武岡城際鐵路黃岡東站引出,西接武岡城際,東連安九高鐵,經過黃州、浠水、蘄春、武穴、黃梅5個縣市區。

  黃岡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建成後,蘄春、武穴、浠水將告別無高鐵歷史,黃岡5個縣市區至武漢只需30分鐘,全部邁入武漢城市圈“半小時通勤圈”。

  軌道上的城市圈,不僅有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

  今年5月23日,孝感市人民政府與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共同推進武漢孝感市域(郊)鐵路工程建設。武漢孝感市域(郊)鐵路是建立城市圈“四網合一”軌道交通系統、支撐漢孝城鎮發展軸空間拓展、建設武漢至孝感1小時通勤圈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武漢和黃石、黃岡、咸寧的市域鐵路也正在進行相關規劃。

  9月28日,漢川市正式開通W102路漢川至東西湖城際公交專線,無縫對接了武漢地鐵1號線和6號線,這也是武漢城市圈已開通的5條城際公交線路之一。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介紹,武漢正在推動與周邊城市的公交無縫銜接,計劃3年內完善、新開和謀劃一批城際公交線路和城際公交換乘站,實現周邊城市城區至武漢中心城區換乘次數原則上不超過3次,公交進場率達90%。

  “感覺就是一個城。”嚴女士認為,現在的城市圈已經沒有城和城之間的區別,“帶來的不僅僅是出行時間上的縮短,心理距離更是前所未有的接近。”

  ■ 航空客貨“雙樞紐” 對外通達振翅“出圈”

  “到上個月底,鄂州花湖機場南北兩側的礙航凈空降高工程已提前完成。” 12月6日,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鄂州花湖機場的跑道工程、燈光工程、通信工程、導航工程、氣象工程和監視工程等六大工程已全面完工,並已完成年底校飛相關工程的預驗收工作。

  作為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貨運樞紐,與武漢天河機場一起形成航空客貨運門戶“雙樞紐”。到2025年,鄂州花湖機場將實現年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245萬噸,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成為未來實現武鄂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重要展現,與武漢天河機場、陽邏港、三江港、吳家山鐵路樞紐等交通樞紐一起,共同構建武漢城市圈“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

  10月18日,武漢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項目總投資16.87億元,計劃2023年5月完工,改造後的設計容量為1500萬人次/年。

  市交通運輸局民航辦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武漢天河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835.7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8.54萬噸,運輸起降15.97萬架次。其中,貨郵吞吐量較2019年同比增長27.8%,機場跨境電商及國際快件累計進出港4809萬票,是2019年全年的30倍。

  而在此前的10月31日,武漢天河機場新開林芝、赤峰、三明、玉林、烏海、固原、漢中等7個國內新航點。由此,天河機場國內通航點達112個,日均計劃航班628架次,均創歷史新高。同時,定期國際貨運航線已達15條,覆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美、南美、非洲等區域。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介紹,為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武漢將加快推進空港建設,實施天河機場擴容工程,建設第三跑道、謀劃第四跑道,推動天河機場、花湖機場和周邊機場協同發展,加快“雙樞紐、多支線”機場佈局。

  相關專家表示,武漢天河機場客運優勢強,鄂州花湖機場主攻貨運,兩大樞紐的協同運行,不僅是對城市圈整個交通方式的改變,也會拉動沿線産業集聚、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圈的對外通達能力與國際交往能力。

  更有值得期待的是,《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19-2035年)》提出,實驗區將以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周邊區域為空港核心區,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為紐帶,輻射發展區包括武漢、鄂州、孝感、黃石、黃岡等地。依託滬渝高速、武鄂高速、武英高速、G316、武鄂城際等複合型的交通通道,集中沿線臨空産業資源,形成臨空創新驅動發展帶……

  ■ “由線成網”串起20城 城市圈“大通道”織密

  家住武昌梨園的岑先生,清晨6時30分從家裏駕車出發,經過長江二橋、機場二高速,經過孝漢大道,到達位於孝感市民之家的辦公點,全程只約1小時。

  近年來,武漢城市圈區域快速路網不斷織密、高速公路不斷擴容。

  今年2月1日,隨著大隨至漢十段開通運行,560公里的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一線串起了黃石、黃岡、咸寧、嘉魚、洪湖等20多個城市,圈內高速“由線成網”,讓岑先生這樣的“同城化生活”成為現實。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辦公室秘書處介紹,武漢現有對外道路通道近60條,其中高速公路十余條,國省幹線約40條,鄂州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已實現城市道路直接聯繫,複合型高快速多層次主骨架路網通道體系基本形成。

  目前,漢孝、硚孝、漢蔡、漢洪、武嘉、青鄭、武黃、武鄂、武英、武麻等高速出口路已建成通車。武漢至大悟高速公路等正在全力推進當中。“建成通車後,大悟至武漢僅需1個小時,比現在用時節約將近一半。”

  9月17日,黃石棋盤洲長江大橋建成通車;9月25日,武穴長江大橋和赤壁長江大橋正式通車。9天內,武漢城市圈新增三條長江過江通道。

  依據湖北省推進區域發展佈局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的《湖北省區域發展佈局交通“硬聯通”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十四五”時期,我省將謀劃推進武漢都市區環線高速、武漢至重慶高速等一批標誌性工程,重點加快建設新港、漢南等長江大橋,著力推動京港澳、滬渝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擁擠路段的提質擴容,加快形成城市圈的高速公路網絡佈局。

  路通了,也就成圈了。打通“斷頭路”、暢通“瓶頸路”,城市圈各城市都在全力推進。

  “斷頭路”未來三路是南北向聯繫武漢與鄂州的重要交通幹道,也是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規劃打造的三條“千億大道”之一,道路沿線分佈著國家記憶體基地、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12月6日,鄂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介紹,本月底,未來三路可實現全線貫通。“屆時,紅蓮湖至光谷未來科技城的通勤時間將縮短至5 分鐘以內,大幅加速城際間人口、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動。”

  包括未來三路在內,到今年底,武漢城市圈共有8個“斷頭路”“瓶頸路”項目建成。

  依據《湖北省區域發展佈局交通“硬聯通”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未來幾年裏,武漢城市圈還將打通40個“斷頭路”“瓶頸路”。

  同樣在本月底,連接黃岡市紅安縣上新集鎮、孝感市大悟縣河口鎮、武漢市黃陂區姚家集街道的上新集鎮解放大橋改造工程也將建成通車。“這座連心橋一橋飛架,讓三市三鎮(街)牽手!”12月6日,黃岡市紅安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馮興潮感慨。

  ■ 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加速推進

  讓城市圈通江達海

  今年9月29日,一艘裝載著30標箱氧化鎂、粗銅、標準沙等貨物的“華楓6號”輪駛離陽邏港運往黃石港。同時,從黃石港裝載一批中轉箱的“華安吉8號”輪也出發駛向陽邏港。這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內首條水上“城際穿巴”正式開通運行,水路運輸 “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得以解決,城市圈水上交通一體化有了新嘗試。

  開行武漢城市圈“水上穿巴”,是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十大工程之一。下一步,還將陸續開通黃岡、鄂州、咸寧等港口的“水上穿巴”。

  此前的6月30日,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全省港口資源進入一體化發展新階段。揭牌當天,省港口集團與各市州政府及省交投集團簽訂劃轉協議,將包括武漢城市圈9座城市在內的沿江各市州、省屬企業的國有港口資源整合至省港口集團。到9月底,“物理整合”全面完成。由此,城市圈內港口實現航線成網、港口互通、航貿互動,為沿江城市産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9月16日,城市圈內最大的新港口——位於鄂州的三江港正式開通運營。這是湖北港口資源整合後,首個開通運營的綜合性港口,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涵蓋“鐵水公空”四種運輸方式的示範工程、交通部命名的全國第三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介紹,三江港的開通運營,使武鄂兩地共建共享共贏的領域更加廣闊,雙方在此基礎上可充分利用武漢城市圈建設的機遇,實行差異化定位、有序化協作、同城化發展。湖北省交通廳相關負責人稱,三江港的開通運營,也標誌著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加速從“物理整合”走向“化學融合”,是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取得的又一個實質性成果,黃金水道優勢在荊楚大地將得到更大發揮。

  好消息接踵而至——

  8月1日,在船舶和火車的陣陣鳴笛聲中,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項目開港通車運行。陽邏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是國家長江幹線港口12個水鐵聯運設施聯通項目之一,建成後將實現“鐵港同場、運營同場、查驗同場、信息同場”一體化,是開展水鐵聯運的重要樞紐,該項目對武漢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10月27日,武漢港至韓國釜山港集裝箱水運直達航線開通,這是武漢開通的第二條國際水運航線。

  11月11日,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對外發佈,今年1至10月,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06.06萬標箱,創下歷史新高,成為長江中上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第一大港,進入世界內河集裝箱港口“第一方陣”。

  而截至11月25日,中歐班列(武漢)累計開行班列380列,同樣創歷史新高。目前,中歐班列(武漢)已擁有28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30余個國家、70余個城市。(長江日報記者宋濤 汪文漢 通訊員張建華 朱宏偉 呂作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