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潛江新目標:2022年主要經濟指標力爭兩位數增長
2021-12-16 11:21:03來源: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潛江新目標:2022年主要經濟指標力爭兩位數增長_fororder_01

  12月16日,在潛江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該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發展目標:實施“一城三區”城市發展佈局,構建“4+1”現代産業體系,2022年,GDP增速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

  該市提出,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産總值增長力爭達到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力爭達到10%;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力爭達到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力爭達到12%;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力爭達到12%;進出口總額增長力爭達到10%。

  為提振經濟,實現經濟指標兩位數增長,該市於今年提出“衝刺五十強,建設新潛江”,緊盯“1155”發展目標,大力實施“一城三區”城市發展佈局,著力構建“4+1”現代産業體系。“1155”,第一個“1”指在十四五期間潛江地區生産總值要突破1000億,第二個“1”潛江的國家級化工園區形成千億産值,第一個“5”是中心城區人口達到50萬,第二個‘5’是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一城三區”,“一城引領”即集中精力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創建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城市,“三區支撐”即建設國家級化工示範園區,打造北部綠色循環發展示範區、南部産城融合發展示範區、西部轉型發展示範區。“4+1”現代産業體系中的“4”是指潛江傳統的石化優勢産業、光電子信息産業、包括紡織服裝和智慧家居在內的智慧製造産業、以及主要圍繞蝦稻做深做細做透的食品精深加工産業,“+1”指農旅融合,就是要以龍蝦産業為龍頭,發展農旅融合生態産業鏈。

  圍繞經濟增長和一系列的發展目標,2021年該市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深度融入武漢城市圈——全力爭取武漢至潛江城際鐵路、漢宜高速“四改八”和“潛江東”互通等項目落地,謀劃漢仙潛快速通道、江漢平原貨運鐵路西延等項目,構建互聯互通高效交通網。加快引進更多光纖光纜、半導體材料産業龍頭企業,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網”最大配套産業基地。主動對接“光谷科創大走廊”,推動長飛光纖、晶瑞化學、新硅科技等企業與武漢科研院所合作,建設重大産學研聯合創新平臺,實現人才培養在武漢、創新創業在潛江,科技研發在武漢、成果轉化在潛江。落實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務“九同”工程,主動融入武漢數字化發展生態圈,推進更多民生高頻事項“跨市通辦”。

  以鎮域特色發展撬動鄉村振興——引導潛江各地立足資源稟賦,科學精準定位,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培育一批稅收過5億元、過3億元、過億元的區鎮街道。如園林街道、泰豐街道重點佈局現代金融、特色商貿、中高端酒店等服務業,打造城市中央商務區和高端品質生活區;楊市街道、總口管理區打造城市功能拓展區和産城融合示範區;澤口街道、王場鎮打造國家級化工示範園區,建成千億半導體配套材料産業集群基地等。

  産業能級再提升——集中力量打造“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加快選育小龍蝦優良品係,完善蝦-稻全産業鏈標準體系,完善農産品品質全程可追溯體系,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為依託,建設40萬噸大型冷庫和50萬噸潛江龍蝦精深加工聚集區,同時推進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擴規擴容,推動與全國300多個小龍蝦大市場聯動,將小龍蝦交易“潛江指數”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公信力的交易指數。依託長飛科技園和微電子材料産業園,全力推進長飛五期、鼎龍二期、菲利華三期、晶瑞二期、中巨芯等項目建設,打造華中地區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發揮“潛江裁縫”品牌效應,加快推進以純集團、森馬服飾、駱駝服飾等項目落地,推動從加工生産向設計研發、銷售推廣兩端延伸,構建紡織服裝産業“一總部一核心三基地”的發展格局。

  盤活存量資産,實施“畝産論英雄”——全面清查閒置土地、閒置企業、閒置資産,重點加大楊市街道1020畝、總口管理區911畝閒置用地和低效用地的騰退盤活,利用龍展館打造中國小龍蝦數智中心,加快盤活總口管理區壹中心打造特色産品展示交易中心,推進正雄實業、智盈鴻實業、漢淇傢具、澳美鋁業等企業“騰籠換鳥”,鼓勵企業轉讓資産或引進企業兼併重組等。同時,全面推行園區“標準地”出讓和新增工業用地“增容2.0”工程,按照每年收儲6500畝、平整4500畝、儲備1000畝的目標加強土地收儲,推動由“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以“一網一雲一庫一中心三平臺”為核心的數字底座和“城市大腦”大數據中樞建設,加快電子政務外網全域覆蓋、互聯互通,推進電子證照應用拓展和政務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持續優化鄂匯辦潛江旗艦店“掌上辦”體系,構建“24小時不打烊”和“就近辦”自助服務體系。同時紮實推進“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推動公共資源全流程電子交易。嚴格落實“互聯網+監管”工作,推動營商環境線上線下監管全覆蓋。

  創新驅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籌建高品質發展研究院、科創中心、全國技術交易(潛江)分中心,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全鏈條科技孵化培育體系;推進綠色化工産業技術研究院和電子半導體材料分析檢測中心建設,力爭全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5項。同時,通過實施“雙創”平臺提升工程和高新技術産業主體培育工程,推動企業高新化、綠色化、循環化發展,力爭培育1家國家級、2家省級眾創空間或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企業凈增30家以上,高新技術産業主體數量突破135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突破160億元。

  當天,該市還提出,力爭到2026年,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300億元。(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林浩 李理 責任編輯 龔瀟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