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宜昌築牢守好三峽生態屏障
2022-01-04 16:27:31來源:三峽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宜昌築牢守好三峽生態屏障_fororder_01

宜昌城區王家河江豚文化主題親水準臺,市民朋友來到這裡休閒觀景。為了保護長江生態,提升長江岸線環境,昔日一個油庫碼頭改建成為一座設計別致、融入長江大保護和宜昌江豚文化元素景點,受到市民的歡迎。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攝

  建設三峽生態屏障!2021年6月,市委六屆十五次全會明確目標定位,吹響了奮進的戰歌。

  持續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全市上下奮楫揚帆,激起了千層浪:我市入選中國“綠都”20強和“十大秀美之城”;形成“八大公園、六大水系”的城市生態體系;長江幹流宜昌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

  一種擔當

  護佑一江清水

  長江母親河流經我市232公里,滋養了一方水土,帶來了能級跨越。

  位居三峽庫壩區生態屏障和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我市義不容辭,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政治責任。

  以“兩江四河”為重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國家試點,我市形成了破解“化工圍江”典型經驗,打造了“濱江生態廊道”、長江沿線濕地保護樣板,構建了生態修復融合發展模式。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上,該“宜昌樣本”亮相“中國館”,為其它地區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提供了借鑒。

  去年7月,第2號總河湖長令吹響了碧水保衛戰“凈化行動”的號角,換來了優質的水資源、健康的水生態、宜居的水環境、美麗的水域岸線。我市河湖長制工作目標考核居全省前列,獲得省級通報激勵。

  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我市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並成立市漁政協助巡護隊,推動漁民洗腳上岸。華麗轉身後,他們在首屆“優秀長江協助巡護員”評選中收穫了“最美協助巡護隊”的美譽。

  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去年12月,《宜昌市長江清江生態廊道建設行動方案》出爐,在全市啟動高品質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同時,5005名四級林長各就各位,守護林草資源安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持續攻堅,打造長江大保護升級版,我市在全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考核中奪得“三連冠”。

  一種情懷

  改善生態環境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我市人民心中最大的眷戀。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標誌性戰役,守好這方山水。

  全面推進“控柴”“禁煤”“禁露天燒烤”,管住高污染燃料生産、銷售,引導居民使用清潔能源。同時開展臭氧污染專項管控,無組織排放專項整治,機動車尾氣常態化檢查……空氣品質穩中向好,主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比提升至84%。

  排查整治長江、清江流域內入河排污口,虎牙雨洪排口等入選全省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典型案例;監控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情況;改造升級32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水環境品質大幅改善,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去年9月,我市又入圍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城市。

  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提高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實行農藥化肥減量……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與荊州、荊門、恩施“結義”,建立區域生態環境聯保共治保障機制,簽署《“宜荊荊恩”城市群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合作協議書》,啟動大氣、流域、土壤、生態修復等八大方面的合作。

  同心相向、群策群力,我市的生態環境品質得到了持續改善,在2020年度市(州)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一舉斬獲優秀評級。

  一種意識

  加速綠色轉型

  修復長江岸線97.6公里、復綠5.27萬畝,為城市繫上了“綠腰帶”。

  腰帶橫貫東西,串聯起壩上使用岸電的船隻、山頂迎風飛舞的珙桐、江心翻騰嬉戲的江豚、岸邊撿拾垃圾的人們……

  從生態起筆,繪發展之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成績斐然:

  五峰、遠安、秭歸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五峰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宜昌、宜都、當陽、枝江、興山、夷陵榮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區)”……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我市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工作也亮點紛呈。

  雨水通過凈化回用於綠化灌溉、道路澆灑等;辦公樓、消防水池等集中用水處安裝計量水錶;衛生間內安裝自動感應水龍頭……水效遙遙領先,去年8月,市規劃館入選首批“國家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

  此外,還有興發集團連續9次榮膺“能效領跑者標杆企業(黃磷)”、9個國家級節能示範單位落戶我市……

  除了以創建促轉型,我市還向改革要動力,不斷提高全民生態環保意識。

  以黃柏河流域為藍本,採取科學立法、綜合執法、水質約法等措施,推進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我市流域水生態綜合執法改革榮獲首批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命名。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進。2021年12月,湖北省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在我市成功辦理。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下一步,我市將深刻把握踐行“兩山論”帶來的新機遇,深入實施“雙碳”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好守好三峽生態屏障,讓生於斯、長于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楊婧 通訊員 何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