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更智慧 産業企業“騰籠換鳥”,30余家數字經濟創新企業入駐 老舊工業園變身人工智能科技園
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園區環境優美。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在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東軟睿馳汽車技術公司員工正在工作。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智慧立體停車庫可停放1000余輛車。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2月14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一排排嶄新的科技研發樓前,數輛無人駕駛巴士正緩慢行駛。
“以前這裡是一個老舊工業園,現在‘騰籠換鳥’成為人工智能科技園。”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馮良告訴記者,經過3年多時間改造,園區現已竣工,共16棟科技研發樓。
據介紹,目前園區內入駐了包括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車百智慧網聯研究院、百度雲智學院等30多家企業。
■ 騰退落後産能企業,吸引3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入駐
“武漢開發區人工智能科技園由擁有20多年曆史的沌陽街民營科技工業園一區改造而成。”馮良告訴記者,沌陽街民營科技工業園一區設施陳舊,園內企業多為作坊式小型企業,産業形態落後,部分廠房閒置,成為存放貨品的倉庫。
2018年,武漢經開區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啟動改造。曾經的17萬平方米的老舊工業園以“騰籠換鳥”的方式,華麗變身為26.5萬平方米的現代科技産業園。
改造後,老企業都去哪兒了?工作人員介紹,一批企業被淘汰,一批企業轉移。對70家工藝落後企業,以租約到期方式完成騰退,盤活低效用地。對13家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則妥善安置到經開區內其他園區,為新興産業騰出空間。
在園區招商中心,記者看到信息牌上寫著目前園區的企業入駐情況。第一批入駐企業30余家,其中包括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車百智慧網聯研究院、華為(武漢)智慧網聯車創新中心、百度雲智學院等人工智能企業。
園區新竣工,為何吸引如此多人工智能企業?工作人員介紹,經開區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帶動了頭部人工智能企業集聚,進而吸引産業鏈企業入駐。
武漢智雲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負責人説,公司主要研發為汽車進行噴塗的智慧機器人。“這裡有很多車企,對我們來説,能更快知道車企的需求,與其合作的時候也更方便。”
■ 人工智能企業聚集,組成智慧網聯汽車全生命週期産業鏈
園區內,記者看到一排墨綠色的透明小巴在道路上緩慢行駛。馮良告訴記者,這是園區內武漢輕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駕駛巴士正在去往自動測試路段。
在道路的兩側,停靠的車輛上也有不少車頂安裝了鐳射雷達。馮良説,這是園區內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等企業在進行數據測試。“我們規劃了五大産業組團:智慧網聯組團、工業互聯網組團、自主可控信創組團、AI雲娛樂組團、智慧生活組團,組成智慧網聯汽車全生命週期産業鏈”。
在路上,記者還看到了基於百度Apollo平臺研發生産的4輛阿波龍無人駕駛載人小巴和數十輛新石器無人駕駛零售車、短途物流車、快遞車、保潔車、安防車。這些無人駕駛車組成了無人駕駛園區車群。
工作人員説,園區內的阿波龍無人車將根據百度採集的線路圖在園區內進行自動無人駕駛,為園區入駐企業的員工提供代步服務,同時11台小型功能無人車也將提供商品售賣、快遞送達、衛生清潔等服務。
■ 新建13層智慧立體車庫,為入駐企業掃除後顧之憂
馮良説,未來5年,園區將圍繞發展“數、智、網、端”産業,大力引進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的優質項目,力爭實現入駐企業超過200家。為此,園區在為入駐企業提供服務上下足了工夫。
與其他園區不一樣的是,園區新建了一座高達13層樓的智慧立體停車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區內大多數企業與汽車産業鏈相關,對停車位的需求較大。為此,園區花費1年多的時間修建了這座多達1186個機械車位的立體車庫。
“即使把車停放在最頂樓,使用者只需在園區APP上操作,90秒內就可以將停放的車輛取出,同時,車庫還根據SUV和轎車的大小為它們作了分類,使用者只需要根據車位前的螢幕提示即可把不同車型停入對應的車庫內。”項目部人員説,希望充足的車位為入駐的企業掃除後顧之憂。(長江日報記者郝天嬌 通訊員楊澤鐸 馮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