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生於大江大湖 歷經大風大浪……武漢蓬勃脈動
2022-02-21 13:32:17來源:瞭望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生於大江大湖 歷經大風大浪……武漢蓬勃脈動

市民在武漢市楚河漢街逛街(2021年3月28日攝) 程敏攝 / 本刊

  ➤2021年武漢市全社會用電量684.42億千瓦時,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0.33%、11.12%。一條總體上揚的曲線,勾勒了武漢的韌性和活力

  ➤隨著城市知名度躍升,投資信心和意願進一步增強,武漢展露出日益強大的吸引力。非武漢籍畢業生留漢比例從10年前的17.97%增長到43.50%

  ➤武漢已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能夠銜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紐扣”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廖君 熊琦 侯文坤

  有江漢壯闊,也有百湖溫柔;有風雅琴詩,也有金戈鐵馬。

  武漢,生於大江大湖,歷經大風大浪。辛亥首義的一聲槍響,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會戰的烽火,一再肆虐的洪魔,還有2020年初的那場抗疫……現實與歷史的迴響,不斷印證武漢的堅韌不屈。

  邁入2022年,登黃鶴樓,聽銅鈴聲遠,見人來人往;跨長江大橋,看江水奔騰,聞汽笛迴響。武漢正以蓬勃生機邁向未來。

  韌——又見江城百業興

  窺探武漢,從“過早”開始。

  冬夜淩晨1點,寂寂街巷,幾盞燈挨個亮起,漢陽玫瑰街羅氏熱幹牛肉麵館內,生火、燒水、備面、調醬……第一縷煙火便升起在這街巷裏。

  “2點半左右會來第一個客人,往往是的士司機、代駕、環衛工人或者工地工人。”羅思偲是這家麵館老闆,戴著口罩,加上嫺熟的手法,很難看出他剛30歲,卻已把老武漢的傳統小吃拿捏得恰到好處——沸水燙面,澆上滷水,輔以佐料,最後淋上一勺香濃的芝麻醬。一碗熱氣騰騰的熱幹面總能令奔忙的人感到溫暖與心安。

  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羅思偲來説,淩晨的忙碌有些陌生。因為兩年前為阻擊疫情,他的生活被按下暫停鍵,45家連鎖門店兩個月沒做生意,復工後門店數量銳減一半。

  但又很熟悉。因為江城歷史上多磨難,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經歷過抗日戰爭時武漢會戰的烽火,迎戰過1998年的特大洪水……而武漢人從不認輸,就像熱幹面,經得住滾燙的開水,又能迅速降溫,依然保持自身韌性。

  從低谷中走出來,羅思偲的熱幹麵店如今已擴張到70家,“看著大家吃著、走著、説著,心裏就會踏實。”羅思偲説。

  煙火生香,人來人往。武漢Wakanda輕飲咖啡光谷店內一座難求。武漢封城期間,這家每天為醫護人員贈送500杯咖啡的“最暖咖啡館”迅速走紅。解封以後,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大學封閉管理、商圈人流減少、消費意願降低……原本發展勢頭正足的Wakanda輕飲咖啡陷入低迷,7家直營店中有4家因虧損而關閉。

  “幸好有稅費減免、房租補貼等政策,大大減輕企業的經營負擔。”Wakanda輕飲咖啡合夥人李飛介紹,如今,企業在武漢恢復並增長至15家店。

  一碗熱幹面、一杯暖咖啡後,是城市各個角落涌動的活力:步行街的熱鬧喧囂,商業區的車水馬龍;擠地鐵的上班族,趕火車的人潮涌動……

  見煙火盛,聞百業興。2021年武漢市地區生産總值17716.76億元,同比增長12.2%,比2019年增長6.7%。

  城市的蓬勃脈動,從用電量的變化也能感知。2021年武漢市全社會用電量684.42億千瓦時,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0.33%、11.12%。一條總體上揚的曲線,勾勒了武漢的韌性和活力。

  勇——創新潮涌奮楫先

  高新企業匯聚的武漢東南角,光谷未來科技城園區內,一棟12層的樓——北斗大廈在業內廣為人所稱道,上面是晶片研發企業,往下分別是北斗地基增強服務、應用解決方案服務等企業。

  在樓層索引牌前,武漢導航院、武漢北斗産業創新中心、夢芯科技、武漢依迅等一批北斗+創新和+北斗應用的企業齊聚。

  “這棟樓裏可以找到整條北斗産業鏈,而且整個技術資源自主可控。有時遇到緊急要處理的問題,甚至關係公司決策的事,上樓下樓跑動一下或許就能找到答案。”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婷説。

  這樣的“鄰裡關係”對於企業來説,減少了時間和經濟成本,縮短了技術更新迭代的時間週期。

  這裡,研發出北斗高精度晶片,出臺10余項北斗系統國際標準,一批北斗技術走進國土規劃、環境、農業、交通、電力、物流等領域。

  在城市另一角的自動駕駛示範區,北斗大廈裏的智慧駕駛技術已經“上路”,用到了武漢經開區萬科金域藍灣小區居民李友華的車上,讓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司機非常興奮。他説,車上安裝的輔助駕駛設備,可以提前預知前方路況,給出駕駛建議,讓開車變得十分輕鬆。

  一棟樓、一條鏈,延伸至一座城。武漢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通過物聯網、5G等技術,讓塔吊頂升過程信息化、智慧化、可視化,實現隱患預警等多項功能……”武漢眾得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丁義軒面前,兩年前還只是模型的建築施工塔吊頂升程式式作業安全監控系統已從實驗室搬到多個工地試點應用。

  一個做住建領域教育服務的企業,轉向實實在在的科研領域,丁義軒的信心來自與高校團隊的牽手,更源自武漢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持續推進全市域、全鏈條、全社會創新。

  日前發佈的《武漢市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顯示,截至“十三五”末,武漢市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累計達138個,城市科研指數位列全國第4位、全球第13位。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武漢不斷奔涌的創新動能。

  過去一年,武漢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6%,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9.9%,佔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45.2%。

  而過去半年,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200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以上、佔GDP比重26%左右。

  聚——招賢引智譜新篇

  曾幾何時,“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願來”是“大學之城”武漢的痛。坐擁近90所高校,超過130萬在校大學生,每年留漢就業創業的人數卻曾不到十分之一。

  “留住大學生,才能留住未來。”為了扭轉人才利用率低、人才外流嚴重的局面,從2017年開始,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買房租房可打八折、落戶僅靠一證、近500家企業帶頭落實大學生最低年薪標準……

  2021年5月,作為經武漢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市屬國有企業,武漢人才集團有限公司高規格成立,目標指向:力爭年引進高端人才1000人次,服務知名機構1000家,人才大數據庫達到1000萬量級。

  2021年7月,武漢東湖高新區發佈首批光谷招賢榜,向全球發出武漢招才最強音:35家單位提供60多個百萬元年薪崗位;重大創新平臺和重點産業人才引進,每年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頂尖科學家,給予最高1億元無償資金資助。

  從疫情“風暴眼”到經濟“風向標”。2021年12月,首屆中國城市國際傳播論壇上,武漢獲“中國國際傳播綜合影響力先鋒城市”稱號。論壇發佈的《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2021)》顯示,武漢的海外網絡關注度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隨著武漢區域輻射力、全國競爭力、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武漢正將科教人才優勢加快轉化為發展優勢。

  一場場“國字頭”“省字號”盛會接連落戶:2021中非創新合作大會、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第十八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等盛會,為武漢賦能助力。

  一批知名企業在漢佈局區域總部:中國電子云總部在漢正式揭牌,助力武漢建設網信能力創新基地;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搬遷武漢;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在武漢經開區正式動工建設。

  一個個研發中心、二期項目接踵而至:華星光電T4項目、天馬微電子G6産線二期項目等相繼投産;小米第二總部等5G産業鏈上的企業匯聚武漢;華為雲、浪潮雲、騰訊雲等數字領軍企業組團在漢打造雲産業重鎮。

  隨著城市知名度躍升,投資信心和意願進一步增強,武漢展露出日益強大的吸引力。非武漢籍畢業生留漢比例從10年前的17.97%增長到43.50%。

  達——通江達海連世界

  1月7日淩晨1時05分,編組50輛、滿載電子元器件、日用百貨以及防疫物資的X8015次列車從吳家山站開出,駛往德國杜伊斯堡。這是新的一年,武漢開出的第2列中歐班列。

  折算發運455列,計3.7萬多標箱,運行總里程385萬公里,相當於繞行地球赤道96圈……依託這條貨運通道,9770.86噸當地抗疫急需的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被運往了德國、波蘭、匈牙利等國。

  破曉時分,向東沿著鐵路行進60公里,“華楓6號輪”正從陽邏港二期碼頭出發,33小時後將抵達岳陽的城陵磯港,然後貨物上鐵路前往廣州。

  半年前,陽邏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通車,打通了武漢市鐵路和水路運輸的“最後一公里”,實現水鐵無縫對接。

  中歐班列(武漢)與鐵水聯運有效銜接,鐵路樞紐與港口樞紐東西聯動,湖北形成了連通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閉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認為,武漢已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能夠銜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紐扣”。

  入夜,武漢天河機場,燈光如晝。

  5號貨機坪上,湖北機場集團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運行保障部監裝監卸員梁歡,正忙著監督裝卸、核對出發到達的貨物。

  從上個月開始,梁歡已在這裡連軸轉工作了十多天。“最近平均每天都有十多個國際航班進出,最多的一天有21班”。

  繁忙的空港,是梁歡最直觀的感受。在國內經濟保持向好態勢下,武漢以及湖北的防疫物資、電子産品、大宗貿易貨物、電商貨物等都大量出口,2021年,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完成14.57萬噸,是2019年的兩倍多,而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量更是表現亮眼,達5335萬票,是2019年全年的33倍多。

  躍然而起的曲線,不僅彰顯著武漢疫後重振的強大動力,更是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背景下,武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生動實踐。

  猶如千年前的駝鈴響徹萬里茶道,深居內陸的武漢,正加速通江達海的進程,不斷夯實連接全國、通達世界的“大動脈”,以更有力的擔當服務國家戰略。

  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衝刺280萬標箱;中歐班列(武漢)打造區域性樞紐節點;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線覆蓋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漢十高鐵建成通車,滬渝蓉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西十高鐵湖北段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武漢“超米字型”鐵路樞紐網建設不斷完善……

  黃鶴樓下、長江水畔,嶄新的“首義紅”列車穿橋越隧,一路飛馳。

  這是剛開通的武漢首條全自動駕駛地鐵線,“一抹紅色”將武漢現有地鐵運營里程延伸到435公里,里程和規模位居中部地區首位。

  在見證一座城市變遷、承載一座城市夢想的地鐵線上,疾馳的“首義紅”,恰如此刻奮力奔跑的武漢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