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名教育專家發微博點讚韋莉 她是真正走進學生心裏的好校長
孩子們寫給校長的信件,信封樣式五花八門。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連日來,武漢市漢陽區楚才小學校長韋莉“給學生手寫回信700多封10萬字”的報道引發全國關注,網友點讚跟評如潮,也吸引了教育專家學者的目光。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認真閱讀了長江日報關於韋莉的報道後,撰寫了700多字的隨感發表在個人微博上。王旭明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讀著這些信,我激動得淚濕眼眶! 她是真正與學生打成一片、走進學生心裏的好校長。”
■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
韋莉校長真愛孩子,愛得自然而真實
為什麼説韋校長是真正的好校長? 王旭明認為,韋校長懂教育,知道教育是按照不同教育對象的成長規律施策。“她知道對孩子們的表達要用孩子們能接受和聽得懂的語言。當然最重要的是,韋校長沒有把校長當成有級別的官兒,她真愛孩子,愛得自然而真實,一點不矯情造作,不裝。”
王旭明卸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後,當了十年語文出版社社長。退休之後,仍然致力於教育研究工作。他的個人微博聚焦教育話題,擁有200多萬粉絲。他從語文教學的視角仔細閱讀了孩子們與校長之間的書信,感覺最動人之處在於情真意切,“讀著孩子們給校長的信,其內容之真實和態度之懇切,看看孩子們讀校長回信,其神情之專注和內心之渴望,完全可以看得出來”。
王旭明説:“我素不喜眼下同樣時髦的各種教育論壇和所謂教育家式的侃侃而談,我喜歡韋校長這樣的務實、求真和做看上去很小的事情,而那背後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之情懷、素養和多方面能力。”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韋莉校長把學生作為平等的溝通對象
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韋莉校長把學生作為平等的溝通對象,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溫度、有耐心和愛心。“校長給學生手寫回信,這是和學生進行溝通的很好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校長告訴學生,他們的來信,是被重視的,他們對學校的建議,也是被校長傾聽到的,學生給校長寫信、建言,也由此得到鼓勵,可以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熊丙奇一向反感教育行政化、功利化和形式主義,“見字如面,仔細閱讀韋校長給學生的信,能夠感覺到,這是一種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是扎紮實實地與學生開展心與心的交流”。
熊丙奇認為,宣傳韋校長的故事,並不一定是要求所有校長都學習她親筆給學生寫信,每個校長的做事風格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地採取不同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傾聽和尊重孩子們的想法。一名好的校長,是要懂教育,懂教育管理,還應該是社會活動家。懂教育是指要尊重教育、學生成長規律;懂教育管理是指要完善學校管理制度,推進學校現代治理,發揮教師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在學校治理中的作用;所謂社會活動家,則是校長要為學校辦學拓寬資源,獲得各方的支持。
“給學生寫信雖然只是校長工作很小的一方面,卻可以反映校長對學生的愛心、耐心。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韋校長做到了以她的方式去點燃、激勵同學們。”熊丙奇説。(長江日報駐京記者 柯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