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災系統“一張圖”功能中,湖北省長江流域沿岸重點隱患點和災害風險點清晰標出,根據雨情分析,水情發展變化趨勢,組織人員提前拉網排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中,這是我省前期進行自然災害風險普查積累的數據運用。
“防災減災工作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的重要論述久久迴響。
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正努力構建統籌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著力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摸清風險底數
繪製災害綜合防治“一張圖”基礎在於摸清風險底數。2020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打響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發令槍,對我國自然災害和抗災能力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健康檢查”。六大類22種災害致災信息,1978年至2020年的歷史災害數據,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産業、資源和環境等承災體,也是重點摸排對象。
湖北地處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自然災害多種多樣。根據點多面廣的自然災害現狀,湖北省同年9月明確本省自然災害風險普查的目標任務、普查對象、範圍、內容、時間安排、組織機構。公安、鹹安、夷陵3個縣區成為國家試點地區。
在2009年前國家自然災情管理系統尚未建立,災害數據散落在各個部門的紙質歷史資料裏。而多數部門辦公地點和負責人員幾經變遷,紙質資料保存不易,查詢難度極大。一手資料獲取的關鍵在基層,而部分群眾初期對普查意義不理解,抵觸入戶調查。
面對種種挑戰,湖北強化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強化宣傳培訓,依託技術支撐,管控核查品質,推動該項工作穩步向前。試點縣區率先破題。公安縣實行分工負責、分解任務,統籌行政幹部、技術支撐力量、基層人員三位一體抓普查。鹹安區採取市區聯動抓普查,較好解決行業數據匯集難的問題。夷陵區採取普查業務與宣傳工作同步謀劃、同步展開的辦法。此外,湖北省另外選擇部分縣市開展省級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普查工作的“湖北模式”。
省普查辦專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院長呂新彪説,湖北省災害綜合防治“一張圖”逐步有了底色,如何讓海量的數據更好地發揮預判作用,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
築牢安全基礎
在武漢,“天地空+地下一體化”的城市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已成為現實,可實現對城市安全態勢的實時監測、突發事件態勢顯示以及應急資源集中可視化管理,通過三維可視化的“一張圖”,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風險評估模型、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等技術,實現對災害趨勢推演、災害倣真與損失預測,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武漢已建成的數據庫為湖北省其他地區提供了範例。建立綜合風險隱患數據庫,國普辦要求與我們前期規劃不謀而合。”湖北省普查辦軟體組組長、省應急管理廳科技和信息化處副處長陳莉説,“猜中考試題”絕非偶然。
2018年3月,應急管理部成立,同年11月,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正式掛牌。新組建的應急部門,整合了安全生産、防災救災、應急救援等多項職能,而以往基本只有針對單一災害的模型和預案,無法滿足監測多種災害、進行綜合研判的需求。省應急廳前期已在規劃著手建立一個綜合數據庫。
通過此次風險普查,湖北省一方面通過將各部門的災害風險監測數據匯聚,對不同時段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進行監測分析,另一方面,首次嘗試在系統上應用基於衛星遙感技術的數據服務,打破了災害監測的空間和時間限制。
4月8日,全國風險普查成果應用交流會召開,湖北省第一個進行了交流發言。依託自然災害公路水路承災體風險點數據,湖北省結合公路路網優化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專業應急隊伍布設等資源佈置;利用災害隱患數據,湖北省對天門、孝感、恩施三地通用機場工程建設選址進行斷層分析出具意見,保障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高品質發展;當陽市政府將自然災害評估結果作為省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選址的重要依據之一。
“‘一張圖’建設正在深度推進,數據聚合碰撞將會迸發難以預估的能量,築牢湖北省安全基礎。”省應急廳相關負責人充滿期待地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雯潔 通訊員 殷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