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人員監測到,4月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放流的中華鱘歷經5省市約1800公里的旅程後,已陸續抵達長江入海口。它們在長江口進行為期2至3個月的肥育和海水環境適應後,將投入東海的懷抱。
2022年4月9日,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現場 攝影 胡洋
4月9日,2022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園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這是三峽集團第65次開展中華鱘放流,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超20萬尾,大規格中華鱘放流數量創歷史新高。此次放流中華鱘均為三峽集團2009年以來繁殖培育的子二代中華鱘,放流延續“中、青、幼”相結合的科學策略,最大年齡13歲,最小年齡半歲,放流數量較往年有大幅提升。
這20余萬尾中華鱘中,有30尾亞成體中華鱘佩戴有聲吶標記,用於追蹤放流中華鱘降河洄遊至海洋的情況。近年聲吶調查評估結果顯示,放流中華鱘進入海洋的最高比例已超過70%。
中華鱘是一種海河洄遊性魚類,其90%的生活史是在海洋中完成的。目前,業界對中華鱘在海洋的生活情況研究較少。為更好開展中華鱘保護,中華鱘研究所于2021年啟動了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通過衛星標記追蹤中華鱘在海洋的活動軌跡,對中華鱘在近海的分佈情況有了初步的判斷,發現中華鱘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出現得比較頻繁。2022年,中華鱘研究所為13尾亞成體中華鱘佩戴了衛星標記,持續開展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該所還啟動衛星標記的開發工作,進一步為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提供技術支撐。(文 胡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