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規劃出臺
2022-05-24 09:45:25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規劃出臺到2025年實現全面“智理”一座城

  5月23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政務服務與大數據管理局獲悉,我市出臺《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通過數字化改革賦能,打造泛在協同的物聯感知、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集約共享的數據底座、智慧敏捷的處理響應和惠民優政的應用場景,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精準服務一個人,全面智理一座城”,城市數字化轉型和全場景智慧應用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面支撐超大規模城市治理,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標杆。

  ■ 圍繞武漢城市總體定位

  從六個方面工作提出32項主要指標

  《規劃》圍繞武漢錨定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總體定位,從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數據政府、公共服務、城市治理、數字經濟六個方面提出了32項主要指標。

  武漢市政務服務與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是指導武漢智慧城市建設未來發展的行動綱領,對於推動武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武漢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規劃》將提速數字賦能改革、提擴城市大腦能力、提質數字政府建設、提效智慧民生服務、提升精細治理水準、提振數字經濟生態、提高基礎設施能級、築牢網絡安全屏障等八個方面工作作為主要任務,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促進城市建設發展為導向,以管用實用解決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為突破口,確保市民群眾共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記者了解到,《規劃》中不少智慧民生服務內容值得關注。

  ■ 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建成20個以上“人工智能養老示範社區”

  《規劃》提出,完善全市養老服務綜合平臺,推廣智慧養老應用,推進“人工智能養老實驗社區”建設,實現“養老全方位、服務零距離”,每年培育1個相關産值過億元的人工智能養老科技企業。

  到2025年,在中心城區(含開發區)建成20個以上“人工智能養老示範社區”,打造人工智能條件下養老社會實驗城市標杆。

  此外,還將提升醫療健康信息化水準,開展“醫、防、養、康、護、藥、保”服務一體化建設,提供生命全週期和就醫全流程的醫療健康信息服務。加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推廣應用,完善健康檔案信息歸集和共享,提高電子健康檔案利用率。完善醫療機構分時段預約掛號、智慧導診、檢驗結果查詢、家醫簽約、遠程會診、慢病管理、預防接種等服務。“這些都將幫助居民就醫更便捷、更省時。”

  ■ 增強文化數字化建設和智慧體育服務效能

  推動“一碼遊全城”建成“12分鐘智慧健身休閒服務圈”

  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方面,《規劃》提出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開展武漢地方文化、古籍善本、城市記憶載體等數字化工作,構建武漢特色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庫,推進“信用+閱讀”的智慧圖書館及配套數字資源建設。在智慧旅遊建設方面,將提升全市景區的管理和服務水準,通過市民碼連接各類文旅服務系統,推動“一碼遊全城”,為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智慧旅遊服務。推動AR、VR等信息技術與博物館發展深度融合,打造“不關門的數字博物館”。

  《規劃》提出,將推進體育場館設施智慧化改造,完善全市智慧體育公園、智慧足球公園、智慧健身綠道、體育智慧綜合體、社區智慧健身房等佈局,建成“12分鐘智慧健身休閒服務圈”。加強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化建設,連接全市場館和賽事,加快打造市民健身“一張圖”,提升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産業,以及“一城五馬”、武漢網球公開賽等專項賽事綜合服務能力。

  ■ 探索大城“智治”新路

  推動智慧城管、公安、交通智慧化改造提升

  《規劃》指出,要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開展路政管理、執法監督、查違控違、指揮調度、智慧監管等業務應用建設,推進橋梁、燃氣、環衛、戶外廣告、景觀照明等城市管理基礎設施物聯成網,提升重要市政設施安全運行監管水準,整合城市運行管理力量,實現從單一事項處置小閉環到行業聯動監管大閉環,織密城市精細管理網。

  要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整合匯聚及聯網應用,逐步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和全程可控,進一步發揮其在治安防控、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等領域的作用。

  在推動交通運行協同化方面,要整合車流、人流、物流及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等數據,提升交通指揮和管理智慧化水準,提高通行效率、運力銜接和應急處理水準,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長江日報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孫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