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從“化工圍江”轉向“江豚逐浪”
2022-06-02 09:47: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趙瀅溪

湖北:從“化工圍江”轉向“江豚逐浪”_fororder_01

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視界網 鄭傑 攝)

湖北:從“化工圍江”轉向“江豚逐浪”_fororder_02

一隻江豚媽媽帶著小江豚在江中嬉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

  ——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2018年4月26日)

  5月11日,長江宜昌段,一對江豚母子在碧波間覓食嬉戲。蹲守在岸邊的攝影師和市民,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從罕見到“頻繁來訪”,長江水質“晴雨錶”——江豚見證了宜昌在打好長江高水準保護修復攻堅戰的壯闊歷程。

  2022年是《長江保護法》實施一週年和“十年禁漁”推進的重要年頭,也是宜昌深入開展長江高水準保護修復攻堅戰,進一步築牢三峽生態屏障的關鍵之年。

  牢記殷殷囑託,貫徹省委部署,宜昌全力以赴答好生態文明建設“必答題”,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舉全市之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全域生態修復治理,實現“化工圍江”向“江豚逐浪”根本性轉變。

  破解“化工圍江”經驗在沿江11省市推廣

  長江幹流流經宜昌232公里,佔湖北省長江幹流岸線總長的近四分之一。地處長江中上游接合部,位居三峽庫壩區生態屏障和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然而,此前多年來的過度索取,讓長江不堪重負。

  “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並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問診、定向領航。

  長江病了,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 扛起長江大保護政治責任,築牢三峽生態屏障,宜昌義不容辭。

  化工是宜昌第一個産值過千億元的産業,曾貢獻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業産值,佔全省化工産值近三分之一。

  “治岸”頂住“斷腕”陣痛,宜昌沿江134家化工企業踏上“關改搬轉”之路。

  有著47年曆史的田田化工關停,2億元生産裝置、3億元年銷售額“歸零”。投資30億元的宜化煤氣化改造項目,因選址距離長江只有1公里被否決……

  同時,三寧公司乙二醇項目,優選國際領先工藝,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跨步邁向“高精尖”。興發電子級磷酸項目,打破國外壟斷,佔據國內市場80%。華陽化工搬入宜都化工園,産能從5000噸增至8300噸,産品種類翻番,成為全球最大紫外線吸收劑生産企業。

  從新發展理念出發,宜昌人清醒地認識到,綠色發展不在於要不要發展化工,而在於發展什麼樣的化工。

  重新啟航,宜昌全面推動化工産業轉型升級。傳統化工比重下降到20%以下,精細化工佔化工産業比重提高到36.2%;現代磷化工、硅化工新材料、氟基新材料、石墨新材料等主導産業鏈已現雛形。

  2019年,宜昌破解“化工圍江”的典型經驗做法被國務院通報表彰,並在沿江11個省市推廣。

  沿江化工企業“離江而去”,寧德時代、山東海科、廣州天賜等一批行業巨頭“重倉”,一條涵蓋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的産業鏈閉環正加速形成,推動傳統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轉型升級。

  共抓、共建、共享的長江大保護體系成效顯現

  宜昌市生態環境局發佈數據,今年1月至4月,宜昌市16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34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被視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指標生物”的江豚,3個家族“人數”再度迎來增長。

  成績背後,是宜昌落實長江保護法,以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中心,以系統治理謀永續發展之路。

  圍繞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試點,宜昌一口氣謀劃了63個項目。

  5年來,宜昌完成長江、清江1973個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一口一策”推進整治。長江幹流宜昌段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總磷濃度下降近五成,清江、黃柏河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示範案例。

  系統實施水污染治理,宜昌港口岸電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長江中上游流域首艘LNG雙燃料船“帆盛102”順利下水,“氣化長江”“電化長江”漸漸成為現實。我國自主研製“長江三峽1”新能源純電動遊輪在宜昌成功首航,萬里長江首次迎來新能源“綠色方舟”。

  全國首個“生態市民日”、培育“三峽蟻工”等近百個生態公益組織,推動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數據顯示,宜昌公眾對生態文明知識知曉度達98.7%,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96.79%、參與度98.56%。

  碧水奔流,新貌展現。

  今年5月,湖北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公佈,宜昌市點軍區發現新物種,稀有猛禽紅腳隼在宜昌現身。在當陽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持續增長。

  4月,濱江廊道胭脂園放流點,20余萬尾“子二代”中華鱘從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啟程,“乘”著“滑梯”遊入長江。

  江水澄碧,魚躍歸途。5月,消息傳來,歷經約1800公里的旅程,中華鱘已陸續抵達長江口,將投入東海懷抱。

  232公里生態廊道加速綠色轉型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宜昌人民心中最大的眷戀。

  過去5年,宜昌累計拆除取締沿江碼頭216個、採砂場134家;全域生態復綠5.27萬畝,修復長江岸線97.6公里、支流岸線196公里。

  宜昌段232公里生態廊道,濱江公園等一批新晉網紅“打卡點”成為市民休閒、健身好去處。

  上游到下游、從水裏到岸上。全域復綠,綠色與生命、生態、生活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5月28日,8公里長的長江岸線整治修復項目正式建成開放,昔日碼頭廠房變身綠地廣場。多年匠心、一朝蝶變。現在從葛洲壩往下濱江綠色廊道全部貫通,煥然一新的長江岸線與濱江公園自然順接,形成綿延50里的城市濱江綠廊。

  “這裡的江灘太好看了!”武漢遊客張豪感嘆,他走過很多長江岸邊,只有宜昌半山半水,綠得美得沒話説。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郭沫若對宜昌的咏讚,讓人聯想。

  以綠色生態方式守護好長江岸線,既是宜昌人對長江母親河真情實踐,也是母親河對宜昌人的又一次饋贈。山水相接、兩岸翠綠,山青水凈人開顏的畫卷正徐徐展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淩雲)

湖北:從“化工圍江”轉向“江豚逐浪”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20602091724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