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街道空間與歷史建築串成“城市客廳”
2022-06-09 10:27:33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慢生活消費在武漢沿江大道越來越火 街道空間與歷史建築串成“城市客廳”

武漢街道空間與歷史建築串成“城市客廳”_fororder_004

沿江大道人行道更寬了,慢行空間深受市民歡迎。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伴著輪渡碼頭的汽笛聲,欣賞沿路的近代歷史建築群和街頭博物館,時不時還有酒吧歌手的流行樂掠過。6月8日晚8時30分,漢口沿江大道依然人流如織,這裡是武漢永遠的“門面擔當”。成群結隊的遊人從漢口江灘步出,在沿江大道上漫步,踩滑板的小朋友,推嬰兒車的媽媽,慢跑的年輕人,疾馳而過的快遞小哥,還有在街頭一坐半天的老人,“吹下江風很舒服。”

  ■ 可慢行可騎行,每隔30米就有1處座凳

  市民李莉在一元路長大,對這條路的變遷感受極深,“以前江邊路很窄,沒有這些步行騎行道,也沒有樹蔭遮擋。”她印象最深的是,女兒小時候她推著嬰兒車沿江邊散步,走一段路就得把小車搬上搬下,“現在推嬰兒車的、坐輪椅的、開電動車送外賣的,在這條路上各行其道,暢通無阻。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生活品質的提升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中。”

  長江日報記者從江漢關出發,第一感覺是視野開闊,各種箱櫃、電線都埋入地下,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之間,用花境隔開,路燈也和周邊的老建築十分搭調。走動起來,一個字——“平”。路面平整,不會磕磕絆絆,路口站石與人行路面連接處基本削平,步行一路無障礙;常令人頭疼的井蓋問題在這條路上“隱形”了;連樹篦子都是精心拼砌的,樹池與人行路面平齊。

  記者從沿江大道長江二橋步行到江漢關博物館,沿歷史建築群一側沿路細數,一共有95處座凳或座椅,一般間隔30米一處,最近的只間隔一兩米。座椅設置因地制宜,有單獨的木座椅,有圍繞樹穴的砌石座凳,還有採用分級式護腳墻擋墻形成條形木質座椅。除了95處外,沿線每個公交站臺還設了三處座凳。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沿江大道項目負責人介紹,2018年,武漢市推進長江主軸規劃建設,同時為次年的軍運會賽事保障需求,提出將“辦賽事”與“建城市”相結合,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沿江大道長江二橋到江漢關段成為最高規格的“卓越段”,重新規劃設計,2019年改造完成。

  重新分配路權,擴大慢行空間,還路於人。就這樣,機動車道從3.5米壓縮至3米;原本狹窄的非機動車道拓寬為11米慢行空間,增加3排喬木綠廊;全線取消停車位,將街道空間與沿線歷史建築串成武漢的“城市客廳”。

  ■ 可看可賞,外地客在這裡感受“街頭博物館”

  “這個端午,我們酒店天天滿員,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就是要來體驗這段百年老建築。”武漢城投房産集團員工宋星宇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這是與沿江大道相交的青島路8號保安洋行舊址改造成的漫心酒店,新開業不久,已成網紅之地。

  穿越百餘年時光,歷史建築重煥新生。青島路8號的保安洋行舊址1915年建成,100多年後,房産管理單位武漢城投房産集團“聯姻”華住酒店集團,將歷史建築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有機結合,作為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提升的經典案例,保安洋行變身一座精品度假酒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建築是‘可以入住的歷史’,這一點非常有吸引力。”

  走在沿江大道上,仿佛穿越百年,漢口俄商新泰大樓舊址、漢口華俄道勝銀行舊址、漢口花旗銀行大樓舊址……江漢關博物館裏,留存著近百年前江漢關的歷史和記憶,也記錄著武漢這座城市前進的腳步。漫步于漢口近代建築群,抬眼之間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緊鄰沿江大道,黎黃陂路又是一片天地,這裡有“街頭博物館”之稱,短短600米街道就有十七處歐式建築,畫廊、咖啡館、手作蛋糕、二廠汽水……文藝范和煙火氣和諧共處,也是外地遊客來武漢最愛打卡的網紅點之一。

  武漢市規劃部門介紹,當前武漢正在進行的有機更新,不僅在於城市建築與空間的改善,還為城市增添更多宜居屬性、文化活力、藝術底蘊。著眼于生態復修、老城復興、文脈復歸,南抵沿江大道的漢口歷史風貌區江岸片被劃分為四大主題産業片區,將打造成獨具老漢口特色的歷史文化旅遊勝地,立意于建設世界級歷史人文集聚展示區。

  ■ 可遊可購,遊罷江灘體驗慢生活消費

  近日,漢口江灘三陽廣場親水準臺兩側,成片向日葵花海,吸引不少市民和外地遊客前來打卡。經過改造,百里長江生態廊道濱江慢行系統基本貫通,悶熱的天氣引得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前來江灘親水戲水。

  與漢口江灘僅隔一條沿江大道,步行而來就到了武漢天地商圈,食購娛在這裡一站式體驗,這裡吸引著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潮人。

  “每次來都感覺有些新變化。”對於在武漢生活、打拼了30年,家住勝利街的“老武漢”汪碩來説,從“咖啡館聚集地”到潮流新地標,武漢天地商圈的變化見證著一座城市功能品質的升級。

  今年4月出臺的《武漢市提升城市建設管理精細化水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打造品質公共空間,改造升級包括武漢天地、黎黃陂路等11處消費場所、夜經濟集聚區。

  市商務局流通體系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11處網紅商圈將迎來大變身。而在首店經濟板塊,比較突出的也包括武漢天地,武漢天地和黎黃陂路更凸顯慢生活消費。(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武漢街道空間與歷史建築串成“城市客廳”_fororder_01

武漢街道空間與歷史建築串成“城市客廳”_fororder_02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