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2022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將在武漢經開區舉辦
2022-06-13 17:26: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燕責編:胡曉萌

  6月10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武漢經開區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宣佈,2022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首屆中國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將於6月27日至29日在武漢經開區舉行。

2022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將在武漢經開區舉辦_fororder_圖片11_副本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孫曉飛

  據悉,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每年舉行一次,是中國汽車産業最具權威性、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之一,今年首次選址武漢。第20屆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首屆中國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生態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指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經開區管委會、武漢智慧汽車産業促進會承辦。

  付炳鋒介紹,本屆大會以“融合創新 綠色發展——打造中國汽車産業新生態”主題,將舉辦1場戰略峰會,1個大會主論壇,6個分論壇及多場活動。大會將聚焦“汽車強國目標下的汽車供應鏈新生態建設”話題,圍繞雙循環、統一大市場、疫情防控常態化、新能源智慧網聯新生態、供應鏈安全及佈局等當前行業熱點進行深入研討,邀請深耕汽車行業多年的企業領袖、頂級專家、政府部門主管領導等共同把脈汽車産業鏈、供應鏈未來發展方向。

  “本次大會選址湖北武漢、並在武漢經開區舉行,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我看好武漢經開區從‘中國車谷’邁向‘世界車谷’。”在回答媒體提問環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介紹,以湖北為核心的中部地區,産業集群發展基礎雄厚、優勢明顯,交通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六大汽車産業集群之一,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産業鏈完整,特別是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已形成涵蓋上中下游産品的相對完整産業鏈。

  許海東表示,新能源與智慧網聯大會將結合武漢經開區汽車産業發展特色和轉型需求,引導智慧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等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加速聚集,著力拓展産業新生態,不斷增強産業發展動能,助力湖北武漢搶佔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新高地,助力經開區打造“中國車谷”新名片。

  逐鹿三國古戰場,策馬汽車新賽道。新聞發佈會上,武漢經開區工委委員劉茂華代表武漢經開區,向國內外優秀的汽車供應鏈企業和研發機構發出“車谷英雄帖”。

  “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武漢經開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成為國內汽車製造産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不到500平方公里範圍內,已落戶9家整車企業,13個已建和在建整車工廠,500余家美、英、日、德、法等世界知名零部件配套企業,“國家隊”“新實力”“新勢力”車企在攜手並進,在國內汽車強區(縣)中排名第一方陣。

  武漢經開區還是中部汽車産業創新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住建部“智慧網聯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試點、交通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信部“智慧交通與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等三大國家創新使命在此疊加,建成了目前國內最長的106公里車路協同開放測試道路和場景最豐富的封閉測試場。

  武漢經開區有信心、有決心在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的新賽道上抓住新機遇、贏得新優勢,從“中國車谷”邁向“世界車谷”。劉茂華介紹,力爭到2025年,全區汽車産量突破160萬輛,産業産值達到6000億元規模,助力湖北省成為比肩廣東、上海的全國汽車強省前三強;進一步加快汽車産業轉型步伐,聚合小鵬汽車等“新勢力”、嵐圖和路特斯等“新實力”車企優勢,推進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猛士科技等重大項目落地,用2到3年的時間,形成1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産能,L2級車型滲透率提升至50%以上,實現L3級輔助駕駛量産裝車;力爭在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新賽道上進入第一方陣;將進一步構建完善的汽車産業生態,以軍山為核心打造智慧網聯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雙智”之城,形成“研發+測試+量産”的創新生態鏈。

  劉茂華介紹,面對疫情影響導致的汽車供應鏈中斷點、堵點,武漢經開區將著力化危為機,大力推動零部件産業近地化配套、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全力建設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汽車産業鏈、供應鏈。

  發佈會還向媒體通報了2022年5月全國汽車産銷數據及經濟運行情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月度數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等。(文 張永良 李金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