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鏈上”城市圈
2022-06-15 09:51:09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鏈上”城市圈 全球三分之一智慧手機電路板産自這裡

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鏈上”城市圈 全球三分之一智慧手機電路板産自這裡_fororder_01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圈媒聯盟黃石日報記者周巍 攝

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鏈上”城市圈 全球三分之一智慧手機電路板産自這裡_fororder_02

上達電子(黃石)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圈媒聯盟黃石日報記者周巍 攝

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鏈上”城市圈 全球三分之一智慧手機電路板産自這裡_fororder_03

黃石智慧鐳射産業園正在加緊建設。圈媒聯盟黃石日報記者周巍 攝

  在黃石智慧鐳射産業園9號樓,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被隔離成若干個千級無塵光纖車間。這個精心打造的産業園,是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武漢銳科鐳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門設計的。未來,銳科鐳射的生産任務將主要由這裡承擔。

  隨著國産光纖鐳射器龍頭企業銳科鐳射的落戶,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産業將由“板”向“光”領域延伸,這也是黃石深度融入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鏈的一大突破。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堅持“武漢缺什麼、黃石補什麼,武漢做什麼、黃石配什麼”,主動承接、延伸配套武漢産業鏈。在PCB(印製電路板)産業集聚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鏈條、建強生態,構建“協同成圈、錯位融圈”的格局。目前,該開發區與武漢有産業配套關係的企業達121家,佔比達71.2%。

  今年2月,2021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準考核評價結果發佈,在全國參加考評的217家經開區中,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排名第49名,躋身五十強。該開發區2020年全國排名第64名,2019年排名第99名,三年躍升50位,成為湖北省進位最快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110億元重倉黃石受益上下游配套

  同城化發展為黃石招來“金鳳凰”

  切割、裂片、功能測試、水洗……在聯新顯示無塵生産車間內,工人將一塊塊大張的顯示面板切割成符合客戶要求的尺寸。經過系列嚴格的工藝流程,每天平均有2萬片觸摸屏、蓋板及顯示模組從這裡順次下線,大部分産品將流向該公司在武漢合作的客戶手中。

  作為黃石電子信息産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聯新顯示是武漢高科技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三大頭部面板企業的下游企業,項目的引進實現了黃石開發區電子信息産業從“造板”到“造屏”的升級。

  6月6日,上達電子(黃石)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所有生産線正開足馬力,為武漢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配套生産柔性線路板。

  上達電子(黃石)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落戶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8年發展,其柔性線路板日均産能達1800平方米,其40%的産品專供武漢城市圈客戶,産品與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武漢企業配套,客戶涵蓋華為、OPPO、VIVO、小米等智慧顯示終端和車載顯示。2021年,上達電子(黃石)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7.8億元收入。

  離上達電子(黃石)股份有限公司不遠,黃石智慧鐳射産業園正在加緊建設。武漢銳科光纖鐳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設備已進場,預計6月底即可進行試生産。

  2021年12月9日,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武漢銳科光纖鐳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計劃總投資50億元建設鐳射器智慧製造基地,主要生産大功率脈衝及連續光纖鐳射器、大功率半導體鐳射器、固體鐳射器等産品,打造國內一流、全球有影響力的鐳射智慧製造産業基地。項目全部建成達産後,將實現年産值60億元、年稅收6億元。該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強化對下游PCB、新型顯示、半導體、新能源動力電池等戰略性産業的支撐。

  今年5月28日,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又有兩個重點延鏈項目——黃石諾德鋰電銅箔産業園、聞泰科技智慧終端産業園集中開工。

  其中,總投資120億元的黃石諾德鋰電銅箔産業園,全面建成達産後,可年産10萬噸高端鋰電銅箔及5G高頻高速電路板用標準銅箔、20萬噸銅基材。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電解銅箔生産商、全球知名的鋰電材料龍頭企業,其客戶覆蓋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中航鋰電以及特斯拉等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國內市場佔有率多年蟬聯全國第一。

  “選擇黃石,最吸引我們的是這裡的上下游配套。”該公司董事長陳立志介紹,新開建的10萬噸鋰電銅箔及20萬噸銅基材項目,既可利用當地成熟的PCB産業鏈,也能與武漢城市圈新能源電池、消費電子等企業匹配,“乘上動力電池和5G通信發展東風,達産後年營收可達300億元。”

  聞泰科技是全球領先的集研發設計和生産製造于一體的半導體、光學/顯示模組、通信系統集成企業,聞泰科技智慧終端産業園項目總投資110億元,全面建成達産後,可年産2550萬台電子元器件及配件、1000萬台筆記本電腦、1000萬部智慧手機、100萬台伺服器,年營業收入約460億元。

  “110億元重倉黃石,上游可與當地PCB、顯示企業合作,下游配套武漢聯想、小米等終端大廠。”聞泰科技智慧終端産業園項目負責人張秋紅坦陳初衷。

  ■ 與武漢加強創新協同和産業合作

  黃石構建高效協同現代産業體系

  武漢是全省“光芯屏端網”的主要承載地,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搶抓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機遇,大力引進武漢“鏈主”企業招引配套項目。

  目前,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光芯屏端網”産業鏈的電子信息産業企業1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50家。開發區以PCB産業為突破口,向上下游兩端延伸,基本形成了覆蓋PCB、顯示終端、半導體、鐳射的産業鏈,構建了從研發到設計、從製造到檢測、從部件到終端産品的完整供應鏈。

  在PCB産業鏈上,聚集有滬士電子、欣興電子、廣合科技等PCB板生産企業25家,其中全球PCB五十強企業3家、全國電子電路百強企業14家,PCB設計年産能達4096萬平方米,為全國第一大PCB産業聚集區,2021年獲批先進電子元器件國家創新産業集群。

  據統計,全球排名前10的顯示品牌有6家用到黃石生産的電路板,全球每3部智慧手機就有1部用到黃石産的電路板,每100台新下線汽車就有15台用到黃石産的電路板。

  顯示終端産業鏈上,聚集有玻璃蓋板、觸摸屏、掩膜版、顯示模組、顯示終端等企業20余家。

  半導體産業鏈上,主動對接武漢的頭部企業,落戶有省內唯一晶圓再生企業晶芯半導體,填補了全省積體電路産業鏈空白,實現了國內晶圓再生進口替代,並落戶了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等配套企業。

  立足光産業基礎,加速佈局光通信和鐳射産業。去年底,黃石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簽署合作協議,共建武漢東湖(黃石)光電子信息産業配套園,承接光谷溢出的科創、産業資源。今年1月,總部在武漢的國內鐳射器巨頭銳科鐳射投資50億元,逐步將産能轉移至黃石。

  武漢的科技優勢,正在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化成創新資源。借助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這一平臺,上達電子、定穎電子、天璣智谷等21家企業與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産學研合作,産品實現了由“造板”到“觸屏”升級。目前,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已有70家企業和機構簽約入駐,黃石將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對接武漢人才與科技資源。

  為了更好地同武漢融合發展、錯位發展,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探索出“研發在武漢、製造在黃石,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石,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石,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石”的發展新模式,成功引進銳科鐳射、赫得納米、惠晶顯示、全洋科技、晶芯半導體、聯創電子等相關配套企業;承接了武漢芯動科技、漢泰科技等20多個項目在該開發區設立生産基地。

  面向武漢,黃石正構建産業強磁場。如今,上達電子40%的客戶來自武漢城市圈,今年先後斬獲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在漢企業訂單。聯新顯示則直接將研發團隊遷至黃石,對接武漢三大顯示面板廠……黃石200多家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已與漢企建立穩定配套,約佔黃石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總數的30%。

  在與武漢加強創新協同和産業合作過程中,黃石正努力構建高效協同的現代産業體系,同時積極推進傳統工業企業智慧化改造,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不斷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小資料>>>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7家,形成電子信息、智慧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四大主導産業。

  近3年,黃石電子信息産業産值始終保持50%的增速,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三年倍增,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3%,居全省第二;引進招商引資項目236個,投資總額1344億元。2021年,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産業産值125.3億元,同比增長62.2%。(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陳志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