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省綜合交通總里程突破31萬公里
2022-06-21 09:23:3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公路基礎設施中部地區領先 我省綜合交通總里程突破31萬公里

  6月18日,在建的通山至武寧高速公路首座隧道——全長260多米的竹園隧道右幅貫通,用時僅4個多月。這條投資70多億元的高速通車後,將增添一條鄂贛快速大通道。

  來自省交通運輸廳的消息,目前湖北省已通車高速公路7391公里,今年擬建、在建高速公路達到35條,總投資2926億元,這只是湖北省5年綜合交通成就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目前湖北省綜合交通網總里程達31萬公里,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所有縣市區國道全覆蓋,所有鄉鎮國省道全覆蓋,所有撤並建制村、20戶以上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公路基礎設施整體水準領先中部地區。

  發展有了“開路先鋒”

  強化交通市場樞紐功能,今年湖北省交通建設捷報頻傳——

  鄂州花湖機場提前實現校飛和試飛,衝刺6月底投用;西十高鐵、沿江高鐵湖北段、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荊荊鐵路等加快推進;省港口集團掛牌,全省港口“抱團”出海……

  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是湖北高品質發展的硬支撐。5年來,省交通運輸廳緊盯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幹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實,讓綜合交通成為湖北高品質發展的“開路先鋒”。

  從沿江市州全部邁入“長江大橋時代”,到全省實現“縣縣通高速”,交通“硬聯通”不斷延伸、加密、成網——

  5年來,湖北省圓滿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際收費站和ETC發行任務,實現節能降耗、減少碳排放;武深高速、棗潛高速等相繼建成,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和武漢市四環線高速成功“畫圓”,一年開通青山、石首等世界級6座長江公路大橋,建設力度和速度創歷史之最。

  密織交通網,築牢湖北發展大底盤。5年來,湖北省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産投資5000多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強力支撐了全省經濟重振。

  公交開進鄉村

  “出門搭上公交車,安全快捷票價低,農村人過上城裏人的生活啦!”拎著帶給城裏兒女的新鮮蔬菜,登上嶄新的23路公交車,赤壁市芳世灣村村民陳煥元一路樂呵呵。

  阡陌縱橫的鄉間小路上,駛來一輛輛寬敞、準點的公交車。5年來,全省各地通過實行低票價、大密度、公交化運營,大力推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讓全省農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目前,全省開通城鄉公交線路5000余條,降低村民出行成本的同時,讓農産品、工業品多了一條進城下鄉的新通道。

  提質“毛細血管”,打造美麗公路“升級版”。湖北省大力開展“四好農村路”創建,修建富氧道、風景道、最美“宜道”等,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據統計,目前湖北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6.18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三,累計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16個、全國示範市3個。

  密織交通安全網,兜住群眾生命底線——

  實施9.8萬公里安防工程,提前超額完成公路生命防護“455”工程建設目標;2020年啟動橋梁“三年消危”專項行動,已實施危橋改造項目4616座。據悉,湖北省大力推進北斗導航技術應用,“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在全國率先完成4G動態視頻監控全覆蓋。

  長江岸線“長”出150公里

  “您有‘新長江06055輪’的訂單請處理。”在宜昌秭歸臨江坪待閘錨地,“親水環保2”的船長韓道兵接到宜昌交通研發的“凈小宜”發來的信息。通過“凈小宜”,可查看周邊污染物接收船舶在線情況和實時距離,點對點接收船舶污染物。

  立足“得中獨厚”“得水獨優”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湖北省持續完善立體、暢通、綠色的全省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做好交通領域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5年來,省交通運輸廳牽頭開展長江大保護非法碼頭整治、港口岸線資源清理整頓和船舶污染防治三大標誌性戰役,聯合多部門取締各類碼頭1200余個,騰退岸線150公里,岸灘復綠1.2萬餘畝。全省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港口接收設施實現全覆蓋,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和服務信息系統(船E行)覆蓋全省所有港口。

  5秒發卡、30秒繳費通行,全程無人值守,方便車輛通行,又節能降耗。用高科技換綠色——湖北省高速公路首批出入口智慧收費機器人,已在鄂東大橋黃石收費站、隨岳高速鐘祥東收費站等地試運營。

  車輪下的“減碳”,不斷刷新湖北省綠色出行顏值。目前,全省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佔比達58%,到2025年末,這一比重將增至85%以上。其中,武漢、宜昌和襄陽等地市級城市不低於80%,縣級城市不低於90%。(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方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