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自然環境到人工飼養再重回大自然 長江江豚阿寶25歲“四世同堂”
2007年,江豚阿寶在水生所白鱀豚館生活(資料圖)。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攝
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新近誕生了一頭小江豚,編號F9C22,這是新生的希望。
而另一頭江豚,編號4448,阿寶,已經成為一個傳奇——
它從大自然環境來到人工飼養環境,然後又重回大自然;它已四世同堂,擁有5個子代、10個孫代和2個曾孫代,是名副其實的“曾祖父”;它已超25歲高齡,刷新了我們對江豚年齡的認知……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保護生物學學科組組長、研究員王丁,在多個場合講起阿寶的故事,他説道:“在動物保護領域,野生動物能夠回到自然狀態並成功繁衍、形成族群,被視為最佳保護。”
■ 身強體壯,阿寶被選中參與人工繁殖
湖北石首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天鵝洲保護區”)是世界上第一個鯨類動物遷地保護區。1990年,5頭長江江豚遷居此地。
1996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的白鱀豚館開始飼養長江江豚。當時白鱀豚館共有一雄兩雌3頭江豚,一直沒有小江豚誕生。
2004年,科研人員給天鵝洲保護區裏的江豚做體檢普查。借此契機,挑中了身強體壯又年輕的雄性江豚阿寶,希望它能參加到水生所白鱀豚館的人工飼養繁殖群體,為誕生小江豚做準備。
阿寶不怎麼怕人,適應能力很強,出發前,它在天鵝洲保護區網箱內暫養了兩周,很快適應了人工投喂餌料魚。
■ 搬來武漢,自來熟的阿寶有了新朋友
2004年10月中旬,阿寶“搬家”了。當時運輸條件比較落後和簡陋,科研人員把阿寶轉移到擔架布上,將其放入鋪有海綿的水箱中。從天鵝洲保護區到武漢白鱀豚館,6個小時的長途運送,非常順利。
阿寶先被暫時放到白鱀豚館內一個副養池裏,它可以通過柵欄與主養池內的其他3頭江豚交流,自來熟的阿寶經常與夥伴“搭訕”,交流頻繁。
經過半年的飼養訓練後,科研人員把阿寶與其他3頭江豚合在一起飼養,希望阿寶能找到伴侶,早點當爸爸。阿寶也很快跟其他3頭江豚玩到了一起。
■ 陸續有小豚出生,可惜爸爸都不是阿寶
很快傳來好消息:母豚晶晶懷孕了!這是長江江豚在人工環境下第一次成功受孕。大家猜測,也許阿寶當爸爸了。
2005年7月5日,小江豚淘淘出生了,這是世界上人工飼養環境下,通過自然交配成功繁殖的第一頭長江江豚。親子鑒定結果顯示,淘淘的爸爸是另外一頭雄豚阿福。
到2010年,白鱀豚館相繼有3頭小江豚出生,但這些小江豚跟阿寶並沒有血緣關係。
■ 設計野化適應性訓練,讓阿寶重回故道
這時,科研工作者進行了一項軟釋放技術研究,主要目的是檢驗在人工飼養環境中生活的江豚,能否再次適應大自然的生存環境。經過綜合考量,決定將阿寶重新放回天鵝洲故道。
在軟釋放早期,阿寶先需要在浮式網箱中馴化,因為對於人工飼養的高等動物來説,再次回到自然環境是一次嚴峻的生存考驗。科研人員擔心阿寶在人工環境下生活了近7年,它還能不能自己捕魚?能不能與其他野生江豚合群?
從2011年3月開始,科研人員對阿寶的野化過程進行了精心設計:先在白鱀豚館內,用活魚飼喂阿寶,一個月左右,阿寶已經能自己捕捉活魚了;4月,將阿寶運到天鵝洲保護區的網箱裏適應性馴化,僅2周阿寶就適應了;隨後,阿寶被放入大圍欄裏,這是一個封閉的自然環境,小型魚可以鑽進圍欄自由進出,阿寶捕食順利。
科研人員給阿寶做了最後一次體檢,確認它的體重等各項指標完全正常後,給阿寶安裝了永久性的微型晶片,晶片號碼尾數4448,這是它的身份證。
2011年6月1日,圍欄打開了,阿寶重回天鵝洲保護區自然水域。阿寶快速遊出圍欄,遊走不遠,又轉身遊進圍欄轉了一圈,依依不捨地環視。最終,幾次出水後,阿寶消失在水域中。
■ 4年後重見尾數4448,阿寶“四世同堂”
阿寶是否能適應野外的生存環境?阿寶還好嗎?科研人員時時牽掛著阿寶。
2015年11月,科研工作者對天鵝洲保護區故道裏的江豚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種群普查。
11月20日,第八頭江豚起水了,它個子比較大,尾巴露在擔架布外面,尾巴上一個熟悉的疤痕,立即引起科研工作者的注意:這是阿寶的標誌啊!
4448!通過掃標儀確認,晶片號碼尾數4448,“阿寶,這是我們的阿寶!”科研人員激動地喊了出來。
大家都興奮極了,仿佛找回失散多年的孩子一般。4年多了,阿寶的體重幾乎沒什麼變化,46.8千克,依然是胖胖的、憨憨的。整個體檢過程中阿寶並不掙扎,很配合,仿佛認出了老朋友,記起了白鱀豚館將近7年的人工飼養生活。
普查結束後,科研人員通過分子生物技術對天鵝洲保護區的江豚群體構建了親緣關係譜係,結果更令人驚喜——阿寶在天鵝洲,已經是四世同堂!
阿寶在2004年離開天鵝洲故道之前,至少繁育了2個子代,2011年回到故道後,又至少繁育了3個子代。尤其令人高興的是:2004年前繁育的子代至少讓阿寶有了10個孫子(女)和2個曾孫。
阿寶可謂兒孫滿堂,是四世同堂的“曾祖父”。
■ 2021年普查又見到阿寶,它已25歲高齡
“神奇的物種,傳奇的一生。”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博士,用這句話總結了阿寶的經歷。
郝玉江説,阿寶的尾巴受過傷,所以有一個傷疤,這也成了阿寶非常重要的外形特徵。2015年大普查時阿寶已經四世同堂,擁有一個很大的家族,那時候它已經十七八歲,算是中老年個體了。
2021年,科研人員對天鵝洲的江豚進行又一次體檢,阿寶又被捕撈上來,“還是胖胖的,長得挺壯,但是牙有些缺失了,已經非常老態了。”郝玉江説,根據推算,阿寶的年齡應該在25歲以上了,“一般我們認為江豚年齡大約在20歲左右,阿寶再次刷新了我們對江豚年齡的認知,對這個神奇的物種,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阿寶是唯一經歷長江江豚人工飼養繁殖和遷地保護的江豚,現在它也許還健康地生活在天鵝洲保護區。未來,科研人員計劃將阿寶的同伴們,在遷地保護區內的江豚重新引入長江。
■ 長江中下游建成10個保護區
阿寶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人工環境中長期飼養的長江江豚,通過科學的逆向適應馴化,仍然可以重新適應自然環境,並能夠成功繁殖,軟釋放技術基本建立,這為我國進一步開展長江江豚的保種計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的長江江豚保護經驗,也贏得了國際組織的高度肯定和積極推廣。
阿寶的傳奇一生,成為科學保護江豚的典範樣本。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保護生物學學科組組長、研究員王丁,在多個場合講起阿寶的故事,他説道:“在動物保護領域,野生動物能夠回到自然狀態並成功繁衍、形成族群,被視為最佳保護。”儘管還任重道遠,但中國40餘年的長江豚類研究保護工作迎來了“黎明的希望”。
早在1986年在武漢召開的首次國際淡水豚類保護生物學會議上,中國科學家就提出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與繁殖研究相結合的三大保護措施。
2016年《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問世,2021年,30年來首次大改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長江江豚正式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21年起長江正式開啟“十年禁漁”,武漢市政府也出臺了“十大舉措”促進長江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其中包括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持續實施濕地等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與修復等。
2017年至今,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加速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長江江豚的數量目前穩定在1000頭左右,長江中下游已建成10個豚類自然保護區和遷地保護區,保護了長江中下游近三分之一的江段,也是未來長江江豚種群恢復的最重要水域。
(統籌:倪寧 高寶燕 采寫: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萬曉玲 黃亞婷 甘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