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長江與漢江跨越時空再“牽手”
2022-07-08 09:35:0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長江與漢江, 跨越時空再“牽手”——寫在引江補漢工程開工之際

長江與漢江 跨越時空再“牽手”_fororder_01

七月七日,南水北調後續工程中線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開工現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跡 攝)

  滔滔長江,綿綿漢水,將在不遠的未來欣喜“牽手”。

  2022年7月7日,引江補漢工程在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辦事處安樂河口挖下“第一鏟”,數十年的等待,終於迎來開工這一天!

  引江入漢夢想,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之前。

  1952年,毛澤東主席首次提出南水北調宏偉構想。之後,隨著丹江口大壩建成,“近期引漢”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遠期引江”開始納入國家建設藍圖。2002年,國務院批復《南水北調總體規劃》提出,南水北調二期工程可從長江補水。2017年,水利部批復《引江補漢工程規劃任務書》。

  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審時度勢、科學佈局,準確把握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的各自特點,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戰略安排,統籌指導和推進後續工程建設。

  每一滴流淌的“南水”,都飽含深情。作為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首個開工建設的項目,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建成後,將為京津華北地區提供更充沛的水源保障,並向漢江及工程輸水沿線補水,造福億萬人民。

  為漢江建一條“供水補給線”

  夏日的北京密雲水庫,碧水浩渺,群鳥翱翔。

  從丹江口奔涌而來的“南水”在此蓄積。密雲水庫從2014年底蓄水量不足9億立方米,增至目前30億立方米。

  2014年12月12日,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通水,京津冀豫缺水難題極大緩解。中線通水7年以來,近500億立方米漢江甘霖源源不斷輸送北方,50多條河流累計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7900多萬人受益。

  優良的水質,讓75%的北京人、95%以上的天津人喝上漢江水、愛上漢江水,用水量逐年遞增,輸水量屢創新高,南水供水地位由“輔”變“主”。

  然而,華北平原水資源從“極度緊缺”變為“緊平衡”,承載能力依舊不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實施,對中線北調水量和供水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漢江上游引漢濟渭工程通水在即,而漢江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正在逼近極限……

  水是命脈,也是國脈,水資源格局決定著經濟發展格局。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為保障一庫碧水永續北上,亟待為漢江建立一條“供水補給線”。

  引江補漢工程期待化蛹成蝶!

  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介紹,三峽水庫是長江流域的“大水缸”,丹江口水庫是漢江流域的“大水盆”,引江補漢工程連通長江三峽和南水北調兩個“國之重器”,連通長江、漢江流域與華北三地,是國家水網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江補漢建成後,從長江引水約39億立方米至漢江,中線工程年平均向北調水量將由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多調160個西湖的水量;最小年調水量達到74億立方米,增加21億立方米,約為北京全社會年用水量的一半。同時,漢江上游引漢濟渭年均引水量由10億立方米增至15億立方米。

  難度最大的引調水隧洞工程

  引江補漢工程曾有3個方案:從三峽水庫提水至丹江口水庫的壩上方案、從三峽水庫引水至丹江口水庫壩下的壩下方案、壩上壩下雙線引水方案。

  綜合比選,壩下方案勝出。

  “壩下方案全程自流,線路短,投入小,通過水量置換增加中線北調水量,確保丹江口水庫和北調水的水質安全,改善漢江中下游生態環境,同時具備向工程沿線宜昌市、荊門市和襄陽市的補水能力。”長江設計集團副總工程師宋志忠介紹。

  工程取水口位於長江三峽庫區左岸龍潭溪,出水口在丹江口大壩下游漢江右岸安樂河口,總長194.8千米,由進出口建築物、輸水隧洞、石花控制閘、檢修交通洞等組成。此地段屬大巴山系東段以及秦嶺山系東南余脈,軟質岩及碳酸鹽岩廣泛分佈。為了選出最優隧洞線路,項目設計單位——長江設計集團採用航測、鑽探、大地電磁等手段,對工程區約9000平方公里進行全面“體檢”,儘量避開強可溶岩區和大斷裂帶。

  特殊的地形地質條件,決定了這項工程規模宏大、施工週期長達108個月,也因巨大的技術挑戰,創造一系列“全國之最”——

  單洞長194.3千米、等效洞徑10.2米!是我國在建長度最長、洞徑最大、綜合難度最大的有壓引調水隧洞;

  引水流量212立方米/秒!單洞洞挖量近3000萬立方米!是我國在建工程量最大、引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引調水隧洞;

  直徑12米級TBM(隧道掘進機)數量達9台!是我國在建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徑TBM施工最多的隧洞;

  最大埋深1182米,埋深超過600米的洞段佔50%!面臨強岩爆、突泥涌水、大斷裂、軟岩變形、高地溫、有害氣體等多重風險挑戰……

  為啃下這些“硬骨頭”,長江設計集團聯合國內著名科研機構、設備廠家等單位開展聯合攻關,省水利廳積極配合。最終,工程佈局和線路方案順利通過審查。

  推動漢江流域生態經濟帶建設

  引江補漢工程全境在湖北,荊楚大地也將從工程中獲益巨大。

  作為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建設的主戰場,省委省政府始終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堅決扛起服務保障南水北調工程,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推動工程順利實施,全力服務保障工程建設,積極配合做好各項工作,紮實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強化用地、用料、用工等要素保障,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據悉,工程建成後,向漢江中下游補水6.1億立方米,工程輸水沿線補水3億立方米,改善漢江水資源條件;有力推動漢江流域生態經濟帶建設。此外,還可以在魚類産卵期實施生態調度,通過漢江中下游梯級全部敞泄,形成人造洪峰、恢復天然河道狀態,促進魚類繁殖。

  長江委副主任胡甲均介紹,在工程取水口和出水口,規劃設計還將推進長江文化建設,將取水口龍潭溪與出水口安樂河口打造成節水、親水、樂水的水上文化公園。

  長江水、丹江水、漢江水三江匯流的壯舉,必將做優做美水資源、水環境、水文化統籌協調推進的“水文章”。

  重大水利工程,素來具有穩投資、促增長的作用。總投資近600億元的引江補漢工程實施後,對穩定全省經濟大盤將起支撐作用。

  引江補漢工程開工,荊楚兒女幾多期盼,更顯擔當!丹江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工程如期開工、順利實施,該市成立協調、材料、後勤保障等8個專班。“為了工程,宜昌人民甘願作出貢獻。”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徵地涉及夷陵區、遠安縣5個鄉鎮9個村,徵地總面積2802.49畝,需徵遷房屋3萬餘平方米,涉及142戶435人。

  一滴漢江水,沿1432公里人工明渠,一路北上,滋潤華北;一滴長江水,在深埋地下的194.3千米隧洞中奔流東進,匯入漢江……

  南水北調,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引江補漢,南北兩利,利國利民。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回顧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人均水資源量僅佔世界平均水準的1/4,尤其是北方黃淮海流域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總量的7.2%,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極為突出。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在視察黃河時説:“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調”宏偉構想就此提出,南水北調分為東中西線。

  1953年2月,毛主席乘“長江”艦視察長江,與時任長江委主任林一山討論了南水北調問題。為貫徹毛主席關於南水北調工作的指示,水利部與長江委經反復比選,最終確定了丹江口樞紐分期開發方案及中線近期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取水、遠期根據黃淮海平原的需水情況從長江三峽庫區調水至漢江的水源方案。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正式開工建設,至1974年2月,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南水北調總體規劃》。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14年12月,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至2022年4月,已累計向北方調水518億立方米,7900多萬人受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要求紮實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

長江與漢江 跨越時空再“牽手”_fororder_02

引江補漢工程總體佈置示意圖

  引江濟漢工程

  引江濟漢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漢江中下游四項治理工程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從長江上荊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漢江興隆河段,向漢江興隆以下河段(含東荊河)補充因南水北調中線調水而減少的水量,同時改善該河段的生態、灌溉、供水和航運用水條件。

  工程位於江漢平原腹地,地跨荊州、荊門、潛江三市,包括幹渠和東荊河節制工程。幹渠全長67.23公里,起于荊州市李埠鎮長江左岸,止于潛江市高石碑鎮漢江右岸,兼具通航功能,為限制性三級航道,可通行千噸級船舶。工程于2010年3月26日開工,2014年9月26日建成通水。工程年平均輸水37億立方米,其中補漢江水量31億立方米,補東荊河水量6億立方米。

  鄂北工程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簡稱“鄂北工程”)是全國172項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工程以丹江口水庫為水源,以丹江口水庫清泉溝隧洞為起點,自西北向東南經過三市七縣(襄陽市的老河口、襄州區、棗陽市,隨州市的曾都區、隨縣、廣水市,孝感市大悟縣),輸水線路總長269.67公里,工程全線自流引水,年均引水7.7億立方米,利用受水區36座水庫進行聯合調度,設24處分水口,設計供水人口480萬人,灌溉面積380萬畝,總投資180.57億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黃中朝 艾紅霞 饒揚燦 戴文輝 劉澍森 通訊員 周玉娟 朱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