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江漢油田嘗到“綠甜頭”
2022-07-25 09:53:0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江漢油田嘗到“綠甜頭” 去年以來消納綠電6445萬千瓦時,降成本減碳排

江漢油田嘗到“綠甜頭”_fororder_01

江漢鹽化工光伏電站。(通訊員 宋國梁 攝)

  堅決守住經濟安全底線。穩步推進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提高綠電使用比例。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摘要

  中石化江漢鹽化工湖北有限公司(簡稱“江漢鹽化工”),全球最大的含氯消毒劑生産企業,漂粉精和強氯精年生産能力超10萬噸,産品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世界各國因抗擊新冠疫情,需要大量消毒劑,江漢鹽化工的訂單不斷,2021年該公司出口創匯5億元,同比增長31%。

  生産線火熱,用電量也居高不下,2021年,江漢鹽化工用電量達到6.4億千瓦時,而且隨著一批新項目即將上馬,用電量還將繼續上升。“既要保證生産又要節能減碳,必然要尋找新能源替代。”江漢鹽化工相關負責人説。

  今年6月底,江漢鹽化工利用廠區閒置土地,與國家電投集團合作建設的一座佔地190畝的光伏電站投産。電站總裝機容量11.98兆瓦,目前已投産的8.1兆瓦機組,每年可發電810萬千瓦時。項目全部投産後,年發電能力可達1200萬千瓦時。

  “這些電力全部供江漢鹽化工生産所用。”該負責人介紹。電站不僅可提供部分生産用電,更有減排降本的作用。據測算,已投産的8.1兆瓦機組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近5000噸,降低用電成本160萬元以上。

  自2013年以來,江漢油田積極謀劃新能源開發利用,推動綠色轉型升級。地熱取暖、污水餘熱利用、分佈式光伏等項目接連落地。其中,光伏發電項目的表現突出。為了更多更好使用綠電,近兩年來,江漢油田採用了一種新建設模式。

  在此模式下,油田是項目業主,引進合作方資金和技術,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共同開發新能源。油田提供項目用地、電網設施、消納全部電量,並享有全部綠電指標,合作單位負責投資、建設、運營,經濟效益雙方共享。科苑小區、廣斜402井場、江漢採油廠中心化驗室、向陽中心水源站等一批分佈式光伏發電設施迅速建設起來。

  除了自己生産綠電,江漢油田外購電力也發生變化,以前油田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採購的是火電等,今年4月,江漢油田首次參加綠電市場化交易,成交綠電電量近6000萬千瓦時。“我們反復談判磋商,綠電價格比火電價格還低0.012元/千瓦時,節約成本近74萬元,而且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49萬噸。”江漢油田水電分公司經營計劃部主任黃涵説。此次購買的綠電將全部用於油氣生産。

  據統計,2021年至今,江漢油田電網累計消納綠電6445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3.74萬噸。今年,江漢油田計劃分期建設50余處分佈式光伏發電設施,項目建成後預計可新增年發電量8000萬千瓦時以上,年減排二氧化碳4.65萬噸,預計每年可以降低購電成本1600萬元以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黃慧 蔣健康)

  專家點評

  為建設先行區輸送更多綠電

  我國電力行業碳排放佔比約為40%,能源電力低碳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戰場。電力行業一方面要加快自身低碳轉型,另一方面還要助力鋼鐵、建材、交通、化工等終端用能部門提升電氣化水準、實現低碳轉型。

  綠色電力包括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綠電的生産、輸送、交易、消費是電力低碳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綠電使用比例,是履行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共同行動,也是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必然選擇。

  確保能源電力安全,是實現能源電力低碳轉型的基礎和前提。推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要科學有效地提高綠電使用比例,堅持穩步推進、安全可靠的原則。為此建議全社會聯動,以綠電為導向引領新能源高品質發展。

  在發電層面,逐步取消新能源補貼政策,引導新能源技術進步、友好並網和平價上網,優化調峰電源佈局,提高電網調節和平衡能力。在電網層面,加快構建適應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堅強輸配電平臺,開闢外電入鄂新通道,進一步提升新型電力系統安全保障能力。在市場層面,完善綠電交易規則和電價形成機制,協同建設綠電交易市場和碳交易市場,合理反映新能源環境價值和系統消納成本。

  ——國網湖北電科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周鯤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