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中國故事|探訪鄖西:七夕神話“故事新編”
2022-08-04 18:43:33來源:新華社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牛郎和織女分別居住在天河兩岸。“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愛情故事,承載著古人對渺遠宇宙的想像、對愛情圓滿的期待,流傳千年而不朽。

  在中國的地理版圖上,真的有條河叫天河。它是漢江支流,在其流經的湖北省鄖西縣,“鄖西七夕”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請七姐、做巧工、放河燈……流傳千年的古老習俗,在今天仍演繹著人們對生活的樸實期許。

  團圓與乞巧,幸福的兩面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相傳,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牛郎和織女這對穿越了天上人間的有情人,都會走上銀河鵲橋一訴相思。從這首唐詩可以看出,早在千年前,觀星與乞巧便已成為中國人的七夕習俗。

  北依秦嶺、南臨漢江的鄖西縣,山巒起伏風光旖旎,在古書中被記載為“列仙所在之地”。專家考證,戰國時期,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便已誕生於這片山水之間。而尋訪鄖西,牛郎廟、織女廟、金釵石等遺跡和景觀恰與史料、傳説互為佐證。

  在古人眼中,七夕的浪漫不只是團圓,也是“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的勤賢美德。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探訪鄖西的風土民情會發現,“巧”字貫穿著生活的時時處處,體現著樸素的價值觀。

  還差幾天才是七夕,姑娘、大嫂們早已開始“曬巧手”。45歲的上津鎮居民陳西霞正在趕制一批花饃——花鳥蟲魚、蔬菜雜果等盡由白麵“雕琢”而成,切、揉、捏、壓等手法盡顯巧思。

  陳西霞是鄖西七夕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市級傳承人。她説:“在鄖西這片土地上,心靈手巧的農家婦女憑藉手藝自食其力、養育子女,過上美滿幸福生活,這是對七夕文化最好的傳承。”

  據了解,自2009年起,當地每年開展七夕民俗田野調查。最新普查顯示,鄖西七夕在全縣18個鄉鎮(場、區)均有存在和傳承,以請七姐、做巧食、做巧工、放河燈等習俗為盛。

  美麗神話化作靚麗風景線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牛郎織女愛情的遺憾,總讓鄖西人“疼在自己身上”。在鄖西人的價值觀裏,重婚俗有著特別的分量。

  鄖西縣觀音鎮有座古色古香的民俗村。晌午時分,沿著寬闊的公路,一台花轎在旗鑼傘扇的簇擁下、在喜慶的鼓點聲中徐徐而行。這是古村落為遊客們實景演繹的迎親場景。

  “90後”女孩龍瑩告訴記者,她從武漢來到鄖西參加大學同學的婚禮,沒想到路上巧遇“迎親隊伍”。“太有儀式感了!”她驚呼道。

  由中國鄉建院規劃設計的鄖西雙石溝民俗村,在原址上保留村容村貌,同時突出展示中國傳統婚俗文化。走進民俗村,以“三書”“六禮”等婚俗禮節為主題的雕像栩栩如生,再現紅粧、結發等習俗。

中國故事|探訪鄖西:七夕神話“故事新編”

  “七夕文化是婚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的融合。”鄖西雙石溝民俗村負責人、天河文旅副總經理饒會兵説,民俗村裏保留了農村生活的煙火氣,希望人們來這裡體驗男耕女織的辛勤勞作,喚起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記憶。

  在鄖西,七夕傳説在民間廣為流傳,傳統儀式存續完好,使七夕文化傳承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徜徉縣城,七夕的“影子”無處不在。鵲橋、雙飛橋、金梭橋等近30座橋通連天河兩岸。永遠美麗的神話已化作小城最靚麗的風景線。

  神話與創意“喜相逢”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不朽的愛情傳奇千百年來為藝術創作注入不竭的靈感。而今,坐落在鄖西縣繁華商業街的七夕文化創意館上新啦!

  “95後”店長柯靜告訴記者,創意館目前主推“七喜人生”系列産品,包括文創禮盒、手工藝品、五金飾品等,寓意著人們相遇、相知、相戀、相處、相惜、相伴、相守各個階段的美好情境。

中國故事|探訪鄖西:七夕神話“故事新編”

  文創館中擺著兩台木質織布機,織布的梭子有節奏地穿行于絲線之下,交織出彩條、方格、提花等布藝圖案。布藝作品的作者是鄖西傳統手工織布傳承人邱敬曉,她和丈夫共同創立的“七夕乞巧”布藝品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邱敬曉指著文創館裏的一套床上用品説:“經過紡線、經線、掏繒、織布等72道工序,3天時間織布,才能製作完成一套床單和枕套。希望更多人通過使用商品,了解到手工織布這項獨到的技藝,感受到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

  鄖西人對七夕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以及當地政府不斷加大力度的扶持,讓這座小城顯現出鮮明的文化姿態。鄖西縣在2018年獲評“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名縣”稱號,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

  據悉,2022年鄖西天河七夕文化旅遊節將於七夕當天在當地7個鄉鎮舉行,在山川田野和鄉村街巷,音樂節、自行車騎行、愛情馬拉松等活動相繼展開,為傳統節日注入現代色彩。

  (總策劃:趙丹平 監製:閔捷 統籌:衛鐵民 記者:喻珮 視頻:饒饒、喻珮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湖北分社 聯合製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