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三大都市圈 共奏協調發展交響樂
2022-09-30 10:27:0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湖北:三大都市圈 共奏協調發展交響樂_fororder_01

位於光谷科創大走廊上的國家記憶體基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的重要講話

  協調發展,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渝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也為湖北指明瞭航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提高經濟集聚度和城市競爭力。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湖北上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昂揚奮進的姿態深入實施“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推動以武漢、襄陽、宜昌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建設,引導各市州差異化發展、協同化發展,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形成了1個萬億市、2個五千億市、5個兩千億市、5個千億市州的新格局。同時,大力實施縣域經濟“三百”工程(百強進位、百強衝刺、百強儲備),縣域經濟實力空前壯大,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共同奏響了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交響樂,為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武漢都市圈攜手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國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新一線城市”,近十年來大武漢重振雄風,GDP多年穩居全國城市十強,2021年排名第九。

  作為湖北龍頭城市,武漢市GDP一度佔全省近四成,2021年佔比仍高達35.4%,是華中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

  “一花獨放不是春”,“一城獨大”也不利於區域整體進化。縱觀世界,城市群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適應區域發展新趨勢,我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以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不斷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機制,推動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品質發展。

  “三大都市圈”,武漢都市圈無疑是主引擎,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這是我省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之招。

  “武漢,每天都不一樣!”近十年,武漢發展高歌猛進,2021年GDP達1.77萬億元、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9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121.35%、57.62%、90.47%。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三大産業集群加速邁向萬億級;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等4個産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數量與上海市並列全國第一;記憶體、商業航天、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四大國家級産業基地建設快馬加鞭。國家級創新平臺、兩院院士分別增至143個、81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500家,近5年翻了兩番,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25%;市場主體超過157萬戶,較5年前增長五成。在漢投資世界500強企業超過300家。

  從“獨舞”到“群舞”。近些年,武漢都市圈龍頭高昂,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佔到了全省的60%。隨著城市能級的快速提升,大武漢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穩固,科技創新策源、高端要素集聚、綜合交通樞紐聯通、對外開放交流等功能全面增強,對周邊中小城市的輻射和溢出效應越發凸顯。圈內城市共推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産業同鏈、民生同保,深化創新協同、産業協作、市場聯動、開放互動、服務共享,合力建設“便捷、創新、開放、共享、綠色、活力”現代化城市圈——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目前,武漢與周邊8個城市都實現了高速公路網、高鐵或城鐵網聯接。7月17日,亞洲首座、中國唯一的航空貨運樞紐鄂州花湖機場通航。“花湖機場與天河機場,正在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助力武漢都市圈乃至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內陸新的‘空中出海口’,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方海滿懷信心。

  産業科創協同協作。放眼武漢都市圈,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總部、研發中心放在武漢,生産基地放在周邊城市。早在2009年,華工科技就落子孝感,將子公司華工高理打造成了國內最大的多功能感測器製造商,其溫度感測器産品佔據全球七成市場份額。2016年,長飛投資興建長飛潛江科技園,此後年年擴産,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光纖預製棒生産基地。長飛潛江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新偉坦言:“當初選擇潛江,主要是看中了江漢鹽化工的副産品、生産光纖預製棒的重要原料氫氣,加上潛江緊鄰武漢,物流成本較低。”

  而把工廠開到天門的華世通公司,則把研發中心放到了光谷生物城。在光谷生物城資金、人才、房租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華世通組建了70人的科研團隊,全力攻關腎病高分子及抗腫瘤抗體創新藥。PD-1免疫抗腫瘤藥即將上市。

  9月20日,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四市在漢簽署合作協議,將圍繞建設“國家綜合交通和物流樞紐、國家製造業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專業性金融中心、國家交往中心”的目標定位,重點推進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提升工程、武鄂黃黃交通強鏈補鏈工程、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建設工程、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工程、武漢都市圈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工程等十大工程。四市將通過建設科創飛地、離岸科創園等,打造光電子信息、大健康、智慧三大科技創新産業帶。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作為全省首個科創“飛地”,已入駐企業60多家,被納入全省科技創新“十大品牌”。

  如今的武漢都市圈活力四射,正從發育型城市群邁向成熟型城市群。按照“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大跨越、十年翻一番”要求,武漢都市圈加速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

  “武漢都市圈是湖北經濟發展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更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板塊。”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秦尊文認為,武漢都市圈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其壯大勢必強力帶動中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

  托起湖北騰飛的南北兩翼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支持襄陽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大力發展宜荊荊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聯結長江中上游、輻射江漢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從“一主兩副”到“一主兩翼”,近十年來,襄陽、宜昌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北南兩翼的核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

  2021年,襄陽市、宜昌市GDP雙雙突破5000億大關,在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呈加速崛起之勢,並帶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經濟總量分別突破萬億元大關。

  看襄陽,接連跨越4000億元、5000億元兩大臺階,2021年達到5309.43億元,連續5年穩居全省第二,連續4年位列全國城市50強,正全力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陽高新區綜合實力躍居國家級高新區第29位。2021年,襄陽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64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上市公司投資項目58個,比亞迪、正大集團現代農業和國際商務區、貝特瑞鋰離子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今年4月,一期投資100億元的比亞迪襄陽産業園項目開工,將建設30GWh動力電池及零部件項目,建成後年産值可達140億元,有望成為華中最大新能源汽車基地。

  與此同時,襄陽都市圈一體化深入推進,著力打造北向、西向開放門戶和聯結武漢城市圈與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紐帶,建設以産業轉型升級和先進製造業為重點的高品質發展經濟帶。

  一年多來,“襄十隨神”同頻共振,“北部列陣”扇形發展起勢見形。2021年5月,由襄陽保康縣至神農架陽日鎮的保神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湖北最後一個不通高速的區域——神農架林區邁入“高速時代”。隨著鄭萬高鐵的通車,“襄十隨神”四地實現高鐵互通。

  依託圈內汽車産量佔全省45%的優勢,襄陽、十堰、隨州聯合武漢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漢孝隨襄十”萬億級汽車産業走廊;襄陽“中國有機谷”、十堰“中國養生谷”、隨州“現代農港”、神農架“中國藥谷”建設大步推進,共建綠色有機農産品産業鏈。“襄十隨神”文化館聯盟、旅遊聯盟紛紛掛牌,四地推動設立公共服務聯盟13個,城市群內市縣兩級35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異地通辦。

  看宜昌,作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去年GDP跨越5000億元臺階,同比增長16.8%,正全力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寧德時代、廣汽傳褀、宜化、興發、安琪酵母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扎堆於此。2021年,投資320億元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項目全部建成後可為400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電池正極材料,提供就業崗位上萬個。

  “寧德時代將充分發揮領軍企業優勢,將宜昌工廠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工廠、智慧工廠、數字工廠,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在宜昌聚集發展,為建設千億綠色低碳示範園區提供有力支撐。”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李平表示。

  宜荊荊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可圈可點。宜荊荊都市圈的使命是打造南向、西向開放門戶,成為聯結武漢城市圈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紐帶,形成以綠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為特色的高品質發展經濟帶。

  交通硬聯通提速,沿江高鐵武宜段、荊荊高鐵、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等建設熱火朝天,當枝松高速、宜來高速、宣鹹高速、呼北鄂湘界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區域“半小時通勤圈”和“一小時交通圈”呼之欲出。

  産業聯動頻頻。近一年來,宜昌、荊州、荊門共同申報“國家級磷化工産業集群”,宜都、松滋協同發展先行區首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宜昌、恩施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産業集群,併入選全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四地聯合推出“宜荊荊恩”旅遊“一卡通”,成立“宜荊荊恩”城市群創新聯盟,啟動“宜荊荊恩科創走廊”等規劃編制。

  公共服務共享。“宜荊荊恩”城市群通辦窗口開啟政務服務一體化合作,發佈首批171項通辦合作事項清單,門診費用結算、勞動調解仲裁、公積金繳存貸款等高頻事項實現跨區域通辦。建立“宜荊荊恩”遠程異地評標合作機制,四地共同推進遠程異地評標項目上百個,交易金額逾40億元。

  生態環境共治。四地簽訂《宜荊荊恩城市群生態環境合作協議書》,建立生態環境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對長江、清江等流域協同治理。宜昌、荊州、恩施共同申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國家試點,荊門、荊州攜手共治長湖水生態環境。

  9月28日,正線全長116.8公里的襄(陽)荊(門)高鐵動工,建成後將成為連接襄陽都市圈和宜荊荊都市圈的重要紐帶。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如今的襄陽都市圈、宜荊荊都市圈猶如雄鷹之兩翼,正朝著新的夢想振翅奮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