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大學南極科考隊員出征 第39次築夢南極
2022-10-20 09:27: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即將從上海出發,前往南極中山站等地執行科學考察任務。10月17日,武漢大學舉辦出征儀式,為參加本次南極科考的隊員楊元德、丁曦、陳亮宇送行。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副教授楊元德介紹,3名武大隊員將陸續于本月中下旬出發,分別搭乘雪龍2號、雪龍號奔赴南極,展開為期半年的科學考察任務,科考內容包括執行中山站冰川變化監測、中山站國産高分載荷航空驗證、羅斯海驗潮站建設、南大洋地球物理觀測等,隊員預計于2023年4月回國。而對於楊元德個人而言,本次出征是他第5次赴南極執行科考任務,他表示,自25歲第一次踏上南極大陸以來,4次科考經歷中,他和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積累了寶貴的極地經驗,在第5次南極之旅中,他將繼承武大極地科考人的優良傳統,帶領團隊安全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從測繪保障到冰蓋導航,從北斗建站到海冰遙感,武漢大學全程參與中國南極考察,見證了中國極地科學事業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表示,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以武漢大學的現代大地測量學、遙感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為依託,積極整合跨學科資源、開拓創新,逐步形成了極地測繪遙感信息學這一具有特色的交叉學科,持續提升了極地地理信息的應用和服務水準,為我國參與極地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武大智慧,“今天,又有3名武大隊員即將奔赴南極,希望隊員們發揮學科優勢,充分利用平台資源與自身專長,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取得更多創新的極地研究成果。”

  據了解,武漢大學作為中國極地考察支撐條件建設單位,從1984年首次中國南極考察開始,參與了我國歷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先後選派近200人次參加了中國38次南極科學考察和16次北極科學考察,是國內參加極地考察最早、次數最多、派出科考隊員最多的高校。在歷次科考活動中,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參與了每一個中國南極考察站的創建工作,並創造了多項第一,包括繪製我國南極第一張地形圖,命名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等。(湖北日報記者田佩雯、通訊員吳江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