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中國光谷科技創新輻射武漢都市圈
2022-10-24 09:19:41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協同發展模式正在形成 品牌資源溢出效應明顯 中國光谷科技創新輻射武漢都市圈

中國光谷科技創新輻射武漢都市圈_fororder_01

沿光谷大道一直向東便到了鄂州葛店。

中國光谷科技創新輻射武漢都市圈_fororder_02

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工程師正在進行研發攻關。

中國光谷科技創新輻射武漢都市圈_fororder_03

光谷像一個強磁場一樣吸引著各方青年才俊。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號角。報告提出,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將武漢都市圈打造成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

  當先鋒、打頭陣,中國光谷“全情投入”,以創新因子輻射帶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連接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五個城市的光谷科創大走廊,正瞄準“光芯屏端網”和生命健康兩大萬億産業集群加速前進,與“鄂黃黃鹹”功能區在區域協同發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多個産業園區、一批産業項目落地生根。

  “研發在光谷、配套在周邊,孵化在光谷、加速在周邊,引才在光谷、用才在周邊”的協同發展新模式正在形成,中國光谷“溢出效應”明顯。

  ■ 鄂州

  近水樓臺與光谷構建“一鏈式産業生態圈”

  武漢的光谷與鄂州的葛店地相接、道相連。沿著科創大走廊主軸光谷高新大道一路向東,跨過短咀裏湖橋便是葛店。

  地鐵11號線三期葛店段、301公交讓6萬“武漢工作的鄂州人”和“鄂州工作的武漢人”從“雙城”變“同城”,武鄂一體化交通網越織越密。

  除了交通同網,近年來,葛店和光谷在規劃同編、産業同鏈、科技同興、民生同保等方面同步推進,全面開花。

  鄂州葛店開發區187家規上企業中,有100多家與光谷有産業鏈協作關係。到2021年底,鄂州已與武漢對接簽約項目36個,總投資221.5億元,佔該市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的48.6%。

  左手邊是武漢光谷科技一路,右手邊是葛店開發區人民西路,一條3公里多的對接聯通路正在抓緊施工,即將成為武鄂千億級光電産業大道。

  在武漢,天馬微電子和華星光電分別於2008年、2014年進駐光谷左嶺,“三屏同城”帶來多條産線齊聚武漢,累計投資近千億元。隨著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不斷追加投資,左嶺漸成武漢千億級顯示面板産業重鎮。

  武漢有“屏”,鄂州便來配套産“芯”。光谷科創大走廊東擴,緊鄰的葛店是首站。自2019年起,總投資120億元的三安光電、投資80億元的芯映光電、投資50億元的瑞華光電等企業陸續簽約落戶葛店。作為上游企業,三安光電生産的晶片在芯映光電、瑞華光電封裝後送到武漢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企業,短距離實現“光芯屏端網”産業鏈閉環。3家企業毗鄰而建,在葛店開發區高新五路和發展大道交會處的1200多畝成片區域內,集聚250億元投資。

  鄂州瞄準光谷科創大走廊相應産業做配套,與光谷攜手延鏈,推動科創産業發展,牽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目前,葛店開發區累計有光電子信息項目31個,總投資329.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已建成投産15個,在建7個。

  如今,葛店開發區和光谷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聯動關係。隨著武鄂産業分工協作日趨緊密,一體化發展格局正逐漸形成。

  “光谷主要研發生産醫療器械、化學藥、生物藥,葛店專注于原料藥、醫藥精細化工等領域,葛店與武漢是上下游配套關係。”湖北康源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彭聰説。

  目前,鄂州葛店開發區圍繞光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四大産業,深度嵌入武漢的産業佈局,通過互通、互融、互促打造産業鏈生態,構建“一鏈式産業生態圈”。未來,鄂州還將借助花湖機場,加強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合作,在更大領域、更大規模上實現産業集群發展。

  ■ 黃石

  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副中心

  黃石是光谷科創大走廊的重要功能區,正著力打造成為光谷科創大走廊副中心,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協同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和産業協作發展樣板區,全力打造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示範區。

  黃石謀劃推進“四個10”重大科創項目建設,含蓋科技園區、雙創平臺、關鍵技術研發、研發平臺四大類,總投資128.5億元,使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創新資源承載力不斷增強。

  黃石與東湖高新區簽訂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實行招商項目共引、産業基金同設、飛地園區共建,黃石電子信息産業導入“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鏈,已會聚電子信息企業100多家,三分之一以上與武漢頭部企業配套。

  不僅如此,黃石還與武漢高科共建100億元黃石科技城,與湖北高投共建50億元大冶湖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園,與在漢高校院所共建11家産業研究院,100多名高層次人才來黃擔任企業科技副總、專員,去年以來校企聯合攻克技術難題623項、轉化重大科技成果308項。

  在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已有24個重點項目落戶,總投資達223億元。目前,黃石已有近200家企業與華星光電、天馬等光谷龍頭企業建立産業配套。

  ■ 黃岡

  共建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

  一路向東,光谷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黃岡攜手共建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

  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由黃岡市政府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合作共建,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2021年底已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09億元,實現財政稅收2200萬元。

  園區依託東湖高新區品牌和産業發展優勢,結合黃岡市區資源和産業基礎,主要發展光電子信息、智慧製造裝備、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生産型服務業四大産業。

  黃岡對照武漢的産業地圖,主動配套武漢的重點産業。截至目前,經由東湖高新區推薦的華星光電配套項目TCL環境科技、人福醫藥等10個高科技産業項目已落戶黃岡高新區。

  “研發在武漢、製造在黃岡,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岡,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岡”的産業協同生態正在加快形成。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作為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十大示範工程之一,已成為黃岡融入武漢都市圈的橋頭堡和主引擎。

  黃岡市主要領導表示,搶抓武漢都市圈發展機遇,高標準推進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建設,做實做優光谷黃岡産業園、離岸科創中心、産業中試基地、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打造光谷創新重要承載地,吸引更多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

  ■ 咸寧

  科創大走廊咸寧功能區加快建設收穫頗豐

  一路向南,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一直延伸到咸寧。

  咸寧牢牢把握武漢都市圈發展的歷史機遇,部署推進科技同興、産業同鏈,全力推進光谷科創大走廊咸寧功能區建設,精心制謀劃定了《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咸寧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

  光谷科創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發佈後,咸寧功能區加快建設,在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佈局力度不斷加大。

  去年1至11月,咸寧集中開工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重點科技和産業發展項目269個,總投資約624億元,承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區域創新科技項目獲批立項11項。

  今年2月18日,武漢東湖高新區與咸寧市簽訂三項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平臺構建、園區建設、科技金融等方面展開闔作。這是新年度深化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的開篇,也是光谷科創大走廊“1+4”合作的壓軸。

  咸寧市主要領導表示,要充分發揮咸寧毗鄰武漢的區位優勢,深入推進交通互聯,促進産業互補,做好融合文章,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武鹹無縫對接,積極承接武漢産業外溢,充分發揮好光谷科創大走廊咸寧功能區高新技術産業的協同效應和集聚效應。(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