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300余個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成員共護“長江之腎”
2022-11-14 09:20:1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15年織就2600萬公頃保護網 300余個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成員共護“長江之腎”

300余個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成員共護“長江之腎”_fororder_01

11月9日,秋日暖陽下,赤壁市黃蓋湖鎮黃蓋咀村,更換了彩色瓦片、修葺一新的村民房屋點綴在秋色之中,與煙波浩渺的湖水濕地相映成輝,織就村民家門前的詩和遠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通訊員 但唐靜 攝)

  日內瓦當地時間11月10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日內瓦分會場,重慶梁平、江西南昌、湖北武漢等7個中國城市榮獲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

  全球現有的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中國獨佔13個,總數居全球第一,其中長江流域便有5個。

  “長江流域是我國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區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復旦大學教授、濕地保護專家陳家寬應邀參加COP14大會,他在會上介紹,2007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成立後,便致力於協調沿江各地保護工作形成合力。在其努力下,目前加入網絡的濕地數量超300個,保護總面積擴大了25倍,增至2600萬公頃。

  齊抓共管,濕地面積顯著提升

  “加入《濕地公約》30年來,中國在健全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增強支撐保障能力、強化濕地監測預警等方面做了許多重要工作。”大會分論壇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一級巡視員程良介紹,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流域濕地在這些工作中舉足輕重,也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目前新增和修復濕地面積80多萬公頃,退耕還濕超過200萬公頃。針對重要濕地生態狀況,我國常態化開展動態監測,並初步建立濕地調查、監測體系。同時,設立國家級濕地研究中心、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中心等重要創新平臺,為濕地保護提供了強力科技支撐。

  當前,濕地保護已成為國家戰略,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促進林業草原國家公園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在此背景下,濕地保護法於今年出臺,多地先後跟進出臺相關條例或規定,保護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濕地保護由此進入法治化新階段。

  “長江經濟帶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目前沿江濕地佔比穩定在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0%左右。”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説,經濟發展模式的更新,令不少曾在此棲息的野生動物重返家園。“長江刀鱭時隔30年再次溯河洄遊到達歷史分佈上限洞庭湖,長江江豚群體在長江中下游段出現的頻率也顯著增加。”

  濕地保護的湖北作為

  湖北是我國濕地大省,濕地總面積達2175.3萬畝,佔全省國土面積7.8%。“千湖之省”的頭銜背後,長江、漢江與古雲夢澤共同哺育了我國最大的江河湖泊濕地複合生態系統。

  經過多年努力,湖北已形成國家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三級管理格局,並建立以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小區)和濕地公園為主體、多種保護形式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大小濕地生態欣欣向榮。

  “沉湖、漲渡湖、洪湖、網湖、龍感湖濕地均是長江濕地保護網絡的初創‘元老’,對整個網絡的發展厥功至偉。”陳家寬説,網絡創立15年中,他多次來到湖北,切身體會到當地濕地的發展之變。

  洪湖是長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湖泊之一,被譽為“中南之腎”。2005年之前,洪湖大部分天然湖面被養殖區佔據。通過10多年退垸還湖、還濕等工作,湖泊周圍38.6萬畝天然濕地全面恢復,白鶴、黑鸛、東方白鸛等大量珍稀物種回歸。

  佔地近1.3萬公頃的網湖國際重要濕地,曾經也受困于周邊水産養殖、生産生活廢水排放等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如今,經過一系列水體、岸線修復工作,這裡一入秋冬便成為南遷候鳥和鄂東南觀鳥人的天堂。

  “傾力保護的同時,湖北也在探索濕地資源的利用之道。”湖北省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的副主任石道良博士介紹,通過遷出原住民並輔以合理開發,國際重要濕地大九湖目前已成為全國知名的休閒避暑目的地,成為神農架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湖北目前已建立國際重要濕地4個、國家重要濕地8個、省級重要濕地54個;建成國家濕地公園66個、省級濕地公園38個、濕地保護區(小區)72個。國家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二、三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趙銀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