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至2025年湖北省地熱能應用建築達5000萬平方米
2022-11-15 13:25:0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至2025年全省地熱能應用建築達5000萬平方米 江水變空調 地熱暖意濃

  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酷熱、冬季濕冷,集中供能市場廣闊。在傳統的燃煤、天然氣等供暖方式外,地熱能取暖逐漸興起。目前,湖北省一些大規模利用項目已取得較好效果,按照湖北省規劃,到2025年,全省地熱能供冷供熱應用建築面積將達到5000萬平方米。

  油田、機場已用上

  地熱供暖逐漸興起

  “秦嶺—淮河”一線為中國南北分界線,也是強制集中供暖區域的分界線。在南方,集中供暖的基礎設施相對較少,但南方有著豐富的地下冷熱資源,地熱集中供冷供暖與空調相比,有體感更舒適的優勢。這為供冷供暖開闢了一條新路,也吸引了企業前來開發。

  大規模的地熱供暖項目已在湖北運行多年。2017年,江漢油田與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簽訂合同,合作建設江漢油田礦區供暖改造項目。如今,該項目供暖面積覆蓋258萬平方米。

  地熱供暖優點很多,江漢油田這套系統的熱源來自700米深的地下水,出水溫度就有33℃。地下水的熱量通過板式換熱器置換出來後,以12℃左右又回到地下,熱量源源不斷地傳導到內部循環系統,被水源熱泵吸收,再傳送到用戶循環系統。

  中國石化新星湖北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只取熱不耗水,封閉式生産,不産生污染,不會引起地下水流失及地面塌陷。該項目一期供暖受惠居民超過2.2萬戶,每年可替代標煤3萬多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0萬噸,至今已安全平穩運行了5個供暖季。除該項目外,該公司業務已覆蓋湖北、湖南、江西、上海等12個省市,中國石化新星地熱品牌在南方逐步樹立。

  鄂州花湖機場也採用了淺層地熱技術。在機場能源站旁,有600多根管狀土壤換熱器深入地下100多米,內部有循環水不停流動,用於向土壤吸熱放熱。依靠熱能的循環流動,可幫助機場5.2萬平方米的建築供冷供暖。這也是省內首座採用該技術的機場。

  湖北省地熱資源比較豐富,“十三五”期間,省地質局在武漢、咸寧、恩施、宜昌、襄陽、黃石、黃岡等地均勘探出地熱資源。《湖北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地熱作為發展非化石能源的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在武漢、襄陽、宜昌、十堰等地區,積極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和製冷應用。積極探索中深層地熱能綜合利用形式和市場運營模式。新增地熱能供冷供熱應用建築面積1900萬平方米,至2025年達到5000萬平方米。

  一座能源站管210萬方建築

  用長江水實現供冷供暖

  不僅地熱,江水中的熱量也可用來取暖。江水源屬於淺層地熱能的一種,適用於夏熱冬冷地區建築供暖製冷。

  今年8月底,江岸區長春街第三小學的江水源供能系統調試成功。與傳統空調相比,該系統具有高效、節能、無城市熱島效應等優點。

  這一系統是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示範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是湖北省首座以長江水為冷熱源的區域供能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由中國石化新星公司、二零四九集團、長江設計集團共同設立的武漢新星濱江新能源公司投資建設。機房位於該商務區核心區13號地塊中央公園綠地的地下,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

  江水深處水溫常年保持在10—25℃左右,項目以長江水作為冷熱源,採用了水源熱泵+水蓄能技術,夏季以長江水作為空調系統的冷卻水,利用水源熱泵系統制取空調冷凍水,冬季則用水源熱泵系統提取長江水中的熱量制取空調熱水實現供暖。

  能源站是江水熱量的“搬運工”,不排放其他污染物到江中。其進水口和排水口設置在長江二橋下游350米和530米的位置,經過專家論證對防洪、環境、航運、海事等沒有影響。

  該項目根據商務區建設和入駐情況可隨時投入供能。據測算,全部建成後可滿足商務區210萬平方米建築全年全天候的供冷、供暖需求,每年可節約標煤7374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萬噸。與傳統中央空調相比,能源站綜合節能率超過30%。

  目前,湖北省對江水熱源的研究工作在持續推進。今年5月,河湖光熱資源綜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由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北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聚焦水上光伏電站和江水源能源站領域,形成漂浮式水上光伏、柔性支架光伏和江水源能源站關鍵技術與産品,旨在帶動湖北省規模化的企業投資,促進湖北省能源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周澤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