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宜昌市人民政府、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3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園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成功舉行,首批10萬尾中華鱘放歸長江,為長江中華鱘物種資源再做補充。
2023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現場 供圖 三峽集團
此次放流系列活動共分3次舉行,延續“中、青、幼”相結合的科學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華鱘年齡跨度從半歲至14歲,總數共計20萬尾,為促進中華鱘自然種群恢復創造有利條件,以實際行動助力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本次放流首次啟用“現場放流+雲端放流”相結合的方式,自3月17日發佈志願者招募信息以來,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報名,預約參與線上、線下放流,增強了公眾生態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
當地小志願者積極參與活動 攝影 余思朗
作為三峽工程所在地高校,三峽大學青年志願者已經連續10餘年參與中華鱘放流活動。今年,三峽大學又組織多名青年志願者,參與本次中華鱘放流的全程活動,包括搬運、轉運、放流中華鱘等。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曆史,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中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今年是三峽集團聯合國內相關中華鱘保護機構,連續第68次開展流域化中華鱘放流。
外國留學生放流中華鱘 供圖 三峽集團
經過40年、5代人不懈的技術攻關,三峽集團攻克了中華鱘營養發育調控、遺傳管理、性別鑒定、基因組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建立了覆蓋親魚培育、催産繁殖、梯隊建設等的全生命週期保護體系,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中華鱘持續實現規模化繁育,意味著保護工作不再依賴野生中華鱘資源,為中華鱘物種可持續延續奠定了基礎,使中華鱘自然種群復壯及繁衍具備了能力。
即將放歸長江的中華鱘 供圖 三峽集團
在本次放流活動前,科研人員給接近性成熟的大規格中華鱘打上了衛星標記,後期將通過衛星標記監測,評估中華鱘在我國近海海域分佈情況,分析影響其野外存活及活動的主要環境因子,為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關保護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文 唐東軍 李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