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23年“掃黃打非”鄂豫皖渝陜區域聯防協作聯席會議在襄陽市棗陽市召開。襄陽市委常委、市“掃黃打非”工作小組組長陳劍到會致辭;襄陽市委常委、棗陽市委書記孟艷清介紹棗陽市“掃黃打非”工作經驗;各省(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作工作交流。
此次會議旨在貫徹落實鄂豫皖渝陜毗鄰地區“掃黃打非”區域聯防協作機制,交流工作,凝聚共識,進一步推進區域聯防協作,織密築牢“掃黃打非”防護網。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健全機制、強化措施,夯實“掃黃打非·大別山工程”和“掃黃打非·秦巴山工程”基層基礎,並推動兩項工程提檔升級;要快速聯動,深度共享,強力推進毗鄰地區專項行動和集中整治行動,將五省市聯防協作機制不斷推向深入。
據了解,自“掃黃打非·大別山工程”和“掃黃打非·秦巴山工程”啟動以來,襄陽市和毗鄰地區在區域聯防協作信息共享、經驗交流、異地聯合執法等方面緊密配合,建立長效機制,襄陽市“掃黃打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來,棗陽市將“掃黃打非”納入市委常委會研究議題,定期召開“掃黃打非”推進會,建立市、鎮、村三級“上下聯動”機制,健全快速反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掃黃打非”工作體系,將“掃黃打非”納入平安建設、宣傳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創建等重要指標考核體系,納入政治巡察內容,形成全市“一盤棋”共同推進格局。全市強化教育引導,將“護苗”與學校德育教育、“開學第一課”相結合,開展“護苗開學季”“護苗·綠書籤”等活動,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年來,共發放宣傳手冊近1.5萬份、宣傳單近6萬份,開展各種宣傳活動近130余場次。為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棗陽市依託18個鎮(辦、區)文化服務中心和558個村(社區)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文化活動中心等,通過書法教育、節目展演、非遺表演等形式,潛移默化增強群眾抵制“黃、非”的自覺意識;以琚灣鎮、市實驗中學等省級“掃黃打非”示範點為基點,以示範點品牌項目打造為亮點,建成“掃黃打非”工作站及“護苗”工作站577個、省級示範點3個、“護苗宣教基地”1個。與此同時,棗陽市將“掃黃打非”與社區治理、景區管理、平安建設和網格化管理等共融共創,探索出學校“陽光曬書”模式、景區研學教育、郵政公司“掃黃打非”“一二三四五”工作經驗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推動“掃黃打非”工作出成績、見實效、塑品牌。為加強與周邊縣市聯防協作檢查常態化,棗陽市還與唐河、桐柏等簽訂聯防協作協議,開展區域聯防協作3次。(文 杜元 郭振興 張怡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