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5件(套)珍貴檔案文獻回顧曾侯乙編鐘故事 眾多展品係首次公開
曾侯乙甬鐘與鈕鐘。 (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12月12日,“中國記憶——曾侯乙編鐘出土45週年文獻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南館四樓開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實習生 李越 攝)
12月12日,“中國記憶——曾侯乙編鐘出土45週年文獻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展覽以155件(套)珍貴檔案文獻詳細回顧了曾侯乙墓的發掘過程,眾多展品係首次公開展出。
展品主要來自譚維四家屬捐贈的譚維四檔案、參與曾侯乙墓發掘的考古工作者捐贈的原始檔案,以及湖北省博物館正在整理的曾侯乙墓檔案,包括文件、信札、手稿、筆記、日記、影像、書籍、紀念品等。
展覽首次全面公佈發掘工作人員名單,編鐘測音及複製原始資料,及曾侯乙墓音樂文物的研究與展示歷程。包括1978年在隨州的首次彙報展、首場編鐘音樂會、在湖北省博物館首次正式對外展出、首次赴京展覽,及在考古研究過程中譚維四等湖北考古工作者與夏鼐、馬承源、黃翔鵬、李學勤、裘錫圭、張光直、程貞一、杜志豪(Kenneth J. Dewoskin)等國內外知名學者的往來書信及論文手稿,眾多檔案資料係首次公開展出。
據介紹,1978年曾侯乙墓的發掘、1984年曾侯乙編鐘的複製成功和1988年曾侯乙編鐘國際會議的召開,是中國考古學、實驗考古學和考古研究國際合作的標誌性事件,在歷史、古文字學、天文、物理、冶金鑄造、音樂及區域文化研究方面開啟全新模式。
作為湖北省博物館最重要的藏品,在過去的45年裏,圍繞曾侯乙編鐘的研究、展示和文化傳播工作從未停止。經全方位研究,曾侯乙墓及編鐘引發的重大學術問題取得眾多成果,如曾隨之謎、雙音鐘之謎、二十八宿觀象體系、地方性文化在禮樂和文字方面的表現等。尤其是以曾侯乙編鐘3755字銘文為代表的記憶遺産,是目前世界僅存的西元前5世紀聲文對應的樂律檔案文獻,是人類軸心時代高度發達的抽象思維能力的有力見證。該項成就促使曾侯乙編鐘繼入選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之後,已列入國家檔案局申報新一輪《世界記憶名錄》備選項目。
曾侯乙墓文物展覽及編鐘還承擔了香港回歸、兩岸交流、參與國際交流等重大活動。編鐘複製件頻頻亮相國際舞臺,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超6億人通過各種途徑領略了編鐘樂舞的魅力。
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張曉雲稱,此展覽填補了對曾侯乙墓考古發掘過程以及學術研究歷程進行展示的空白,同時向老一輩考古工作者和學者專家致敬,將進一步擴大曾侯乙編鐘的影響力,助力曾侯乙編鐘申報世界記憶遺産名錄。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