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秭歸:“農”墨重彩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2023-12-15 10:24:03來源:中國網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一筐筐臍橙乘上小火車、搭上無人機,穿梭于田間地頭、飛躍在峽江天塹……初冬的秭歸,出門是果園,放眼皆江景,一幅幅“採‘橘’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田園生活畫卷躍然眼前,到處彰顯著和美鄉村的全新圖景。

湖北秭歸:“農”墨重彩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鄭家裕攝)

  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産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於斯長于斯的家園故土。近年來,秭歸縣一以貫之地系統謀劃推進、不斷豐富內涵、加強實踐探索,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帶動鄉村産業升級、重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個獨具秭歸特色的現代版“桃花源”已開始走進現實。

  産業為本、強技賦能,謀實鄉村宜業“錢景”

  走進秭歸縣水田壩鄉,中國橙谷·離地運動小鎮打造的平湖賽龍舟、橙園小火車、高空滑翔傘等旅遊項目迎來絡繹不斷的遊客;臍橙洗果包裝廠裏先進的鮮果光電分選設備,自動將臍橙按大小、水分、糖度等指標進行分類,按照不同消費市場需求走向全國各地;臍橙、核桃、茶葉、蘋果柿等實用技術培訓教材成為村民新寵,院壩聚會也討論不停……

  推進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決勝之要。村村主導産業提能升級,戶戶有新的增收能力。這是秭歸立足産業發展,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助力産業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秭歸縣圍繞産業延鏈擴鏈補鏈,統籌財政、農業、林業等部門涉農資金,積極爭取産業集群發展資金,支持柑橘、茶葉等農業主導産業鏈提檔升級,使農戶有了穩定的産業收入來源。

  在此推動下,秭歸縣培育出以屈姑、多美橙等企業為主的臍橙精深加工産業集群,率先在湖北省建立柑橘深加工全産業鏈條,推出了臍橙酒、臍橙醋、臍橙茶等100多種加工産品。秭歸縣還將果園建成花園,開發鄉村臍橙園風光遊、採摘遊,建成郭家壩鎮煙燈堡村等12個農旅融合基地,“詩和遠方”“橙意”滿滿。

  為拓展秭歸農業産業發展空間,秭歸縣還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為契機,突破性發展電商産業,做大做強秭歸華維物流電商園、辰頤物語電商産業園、秭歸臍橙文旅小鎮等縣內電商産業孵化平臺,催生出“千軍(電商企業)萬馬(微商)”的電商行銷隊伍。目前,全縣電商個體戶1.3萬餘家,電商從業人員達6萬餘人,每年網銷臍橙22萬餘噸,銷售額35億元,1.5萬名青年留鄉或返鄉開展“家庭直播”賣橙。

  為充分釋放柑桔種植的潛在生産力,實現種植效益的最大化,秭歸縣還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充分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依託訂單銷售、股份合作、土地流轉、生産託管等方式,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目前,秭歸縣已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26家、家庭農場974家。僅屈姑國際農業集團,一年就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200多個,間接帶動當地2.5萬農民增收致富。

  特色産業激活了秭歸縣鄉村經濟。如今,該縣臍橙産業綜合産值突破200億元,全縣40萬畝柑橘畝均收入達1.5萬元以上,涌現出鄧家坡、王家橋、彭家坡等12個億元村,帶動26萬人穩定增收。

  強基壯骨、改善環境,擦亮鄉村宜居“底色”

  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一環。在海拔達1300多米的秭歸縣磨坪鄉磨坪村大山深處,乾淨整潔的鄉村公路寬闊通暢,色彩繽紛的小水果點綴路旁,一幢幢傳統風貌的民居錯落有致地鑲嵌在田野間,宛如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畫。

  在村民杜萬鴻的記憶裏,以前的磨坪村一條泥巴路、出行滿腳土。這幾年,村裏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硬質馬路通到家,旱廁不見了,垃圾要分類,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大大提升了磨坪村的“顏值”。

  鄉村環境不僅要“整潔”更要“靚麗”,近年來,秭歸縣自我加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第一場硬仗,從推廣“三山三料”垃圾分類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到鼓勵利用房前屋後及閒置土地發展“五小”庭院經濟、打造“最美庭院”,再到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高位推動、狠抓落實,讓鄉村既有“面子”又有“裏子”。

  為實現美美與共,一系列重要行動得以開展——

  穩步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縣累計建改農村戶廁68576戶,普及率99%以上。大力開展“清潔家園·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共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1458萬元在全縣105個村開展了以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配套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已完成97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省級衛生鄉鎮、衛生村(社區)實現全覆蓋。

  推行污水處理設施與集中管理相結合的運行管護模式,投資4963萬元在11個鄉鎮建設11座垃圾壓縮中轉站,配套垃圾桶、漚肥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桶等基礎設施,鄉實現鄉鎮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集轉運處置。創新探索低山“公益創投積分制”模式,半高山“二次四分法”模式,高山“三料利用”模式的“三山三料”垃圾分類模式全省推廣。

  整合涉農項目資源,推行“豬-沼-果”“豬-沼-糧”等生態種養循環模式,有效緩解楊林、兩河、梅家河等畜禽養殖重點鄉鎮環保壓力。率先在楊林橋鎮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探索“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努力構建良好的生態循環産業鏈。

  圍繞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構建“縣級主導、鄉鎮實施、部門協作”機制,掀起最美集鎮、最美鄉村、最美庭院“三美”創建工作熱潮,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縣建成2個“最美集鎮”、24個“最美村落”、150個“最美庭院”,87個行政村獲得省級生態村稱號,12個鄉鎮全部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秭歸縣也摘得首批“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並獲“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等稱號。

  內外“塑形”之後,“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中華第一漂”槐樹坪村、“三峽竹海”四溪村等一個又一個實現蝶變的“風景村”正在紛紛呈現,秭歸縣芝茅公路成為遊客競相打卡的“網紅路”。如今的秭歸鄉村,到處盡顯山水之美、風情之美、環境之美。

  “風景好、‘顏值’高,現在不少人在閒暇時間都來我們這裡旅遊。”秭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華鋒説。如今,秭歸的農村不僅是靠著實幹發展起眾多特色産業,還靠著“顏值”吃起了“旅遊飯”,點燃了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湖北秭歸:“農”墨重彩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鄭家裕攝)

  據悉,秭歸縣已連續五年入選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目前已通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省級初驗。據統計,今年僅中秋國慶假期期間,秭歸縣就接待遊客94.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78億元。

  黨建引領、治理有效,勾勒鄉村和美“藍圖”

  “村落夜話”“屋場會”“屈子同心驛站”……一個又一個基層組織和群眾共商共議的平臺在秭歸縣不斷涌現,形成了協商有陣地、群眾廣參與、服務暖民心的鄉村治理新格局……這是秭歸和美鄉村的新變化。

  建設和美鄉村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如果説秭歸的美麗鄉村建設更多讓鄉村具備了外在美,那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則進一步促進其內在的和諧美。

  近年來,秭歸縣堅持重心下移、大抓基層導向,牢牢把握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機遇,以農民為本,讓群眾站“C位”、唱“主角”,探索走出一條鄉村善治新路。

  鄉村治理首先是要建強鄉村治理陣地。在堅持“群眾自願、利益共享、産業趨同、規模適度”等原則基礎上,秭歸縣將全縣167個行政村細劃為1621個村落,讓小村落真正成為利益共聯的“大家庭”。同時,重構組織體系,縱向全覆蓋成立小區(村落)黨支部(黨小組)和小區(村落)理事會,橫向培育環衛、健身、文化等各類社會組織440個,還緊盯村落服務痛點,民主推選村落“兩長八員”9000多名,讓治理合力聚起來,築牢鄉村治理“主心骨”。

  選優配強了鄉村治理骨幹力量,秭歸縣還不忘將“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五共工作法融入治理全過程,從創建“幸福驛站”,有效化解基層“神經末梢”管理失位與失靈難題,到搭建“村落夜話”議事平臺、民主協商凝聚發展共識,再到構建“六小”村落文化供給模式,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讓群眾在鄉村建設中由“配角”變為“主角”,不斷擦亮鄉村治理的“底色”。

  此外,秭歸縣還不斷創新鄉村治理機制,積極推行“公益銀行、積分超市”機制,以小積分帶動群眾“全參與”志願服務、義務服務等“常態服務”,用好用活“以獎代補”項目激勵機制,將群眾有效參與村落自治的成效作為村落獎補資金申請、惠民項目支持的重要依據,激發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推動基層治理創新、服務創新。

  喜看沃野織錦繡,鄉村振興正當時。從産業興旺到鄉村振興,從生態宜居到治理有效,如今的秭歸,一個個山水相依、有形有魂的和美鄉村正在漸次崛起,一幅“有産業、有顏值、有鄉愁、有活力、有福祉”的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李穎、李伯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