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嚴陣以待迎戰寒潮
2024-02-21 10:39:00來源:新華社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新華社武漢2月20日電(記者王自宸)受冷空氣影響,地處九省通衢的湖北出現強對流、寒潮大風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恰逢返程高峰、又是春耕時節,連日來,湖北各地各部門未“雪”綢繆,全力做好應對工作。

湖北:嚴陣以待迎戰寒潮

  2月20日,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十堰車務段工作人員在十堰東站前撒鹽除雪。新華社發(江戎陽 攝)

  未“雪”綢繆保暢通

  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大雨如注……19日23時至20日淩晨1時許,不少武漢市民在睡夢中被強對流天氣驚醒。19日以來,湖北全省出現寒潮大風。氣象部門預計,20日至25日,湖北大部分地區有凍雨,凍雨量在10至30毫米。

  趕在寒潮來臨前,湖北交通部門組織相關單位積極應對。記者20日驅車沿滬渝高速公路走訪看到,部分橋梁、隧道等路段,已提前擺放融雪劑等物資,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內,還停放著不少鏟雪車等機械設備。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説,湖北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系統已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對全省高速公路實施24小時實時監控。按照“政府統籌、企業主責、警路聯動、高效處置”聯動機制,提前預警、快速反應。至19日12時,湖北省高速公路已組織應急作業人員2700余人、融雪劑2.69萬噸以及各類設備1700余臺,做好隨時上路作業準備。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提前儲備50余臺內燃和電力機車、安排近萬名員工隨時除雪打冰。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動態調整旅客列車開行方案。20日,共安排403列客車從管內各站始發,預計發送旅客79萬人次。

湖北:嚴陣以待迎戰寒潮

  2月20日,在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武昌南機務段,10台整備完成的機車整齊地停放在鐵軌上。凍雨降臨時,這五組機車將按照1台內燃機車加1台電力機車組合的方式,上線打冰除雪。新華社發(劉崎超 攝)

  有備無患保供電

  “凍雨容易壓彎壓斷樹木,影響供電線路安全,必須及時清理。”20日,國網鄂州供電公司員工李建興一大早就來到鄂州市華容區廟嶺鎮,對10千伏紅蓮一回線展開特巡。他邊走邊記,將線路周邊樹障一一標注出來。

  氣象部門預計,20日至25日,湖北省自北向南將先後由雨轉為凍雨、冰粒、純雪,大部分地區電線覆冰厚度2至10毫米,局地20毫米左右。

  湖北電力部門搶抓“窗口期”,在全省組織1.9萬人的應急搶修隊伍,積極將人、車、融冰裝置提前部署到凍雨影響較大的區域,安排4600余人提前對配網線路周邊可能發生倒伏的樹障進行清理。

  湖北電網是全國聯網的中心,境內超高壓、特高壓輸電網絡密集,承擔著三峽電力外送和跨省、跨區電力轉供的責任,是保障全國電力安全供應的重要一環。

  國網湖北電力設備管理部副主任石一輝介紹,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電力部門對重點覆冰區段增設覆冰監測裝置,對輸電線路覆冰情況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並在重點區域設置218座人工觀冰哨。按照“能除早除、應除盡除”的原則,一旦覆冰厚度接近設計值的30%,視情況立馬開展主動除冰作業。

湖北:嚴陣以待迎戰寒潮

  2月20日,國網宜昌供電公司運維人員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鎮開展線路特巡,並對重點區域通道進行清理。新華社發(邱晟攝)

  科學防範保春耕

  “要利用晴好天氣,及時清理疏通‘三溝’。”在湖北黃石陽新縣荊頭山管理區,陽新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肖本木來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進行油菜種植。“油菜正處於蕾薹期,若遇極端低溫出現凍害,則在晴天午後,摘除主莖破裂的薹和嚴重受凍的葉片,同時噴施葉面肥,幫助油菜恢復生長。”

  目前,湖北省在田小麥、油菜一二類苗分別達83.9%、81.2%,總體長勢穩健。農業部門派出10個工作組前往黃岡、恩施、十堰等地指導田間管理、做好大棚加固以及作物搶收等工作,積極應對新一輪寒潮。

  在湖北武漢,當地農業部門在災害天氣來臨前,在全市遴選出一批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為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提供應急服務,充分發揮農用無人機安全高效除雪的性能優勢,及時清除設施大棚、機庫棚、加工車間等棚膜積雪,全力減少設施大棚的損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