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4-03-23 14:39: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燕責編:尹紅燕

  3月22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佈會在北京舉行,經激烈角逐,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也是繼2021年雲夢鄭家湖墓地、2022年鄖陽學堂梁子遺址入選之後,湖北連續三年獲得該殊榮。

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圖片2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供圖 屈家嶺遺址博物館

  屈家嶺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地處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是實證長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遺址。自20世紀50年代起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之後,2015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荊門市博物館、荊門市屈家嶺遺址保護中心等單位在此持續開展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經系統勘探和多地點解剖,發現多組依勢而建、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根據出土遺物、測年數據顯示,晚期壩距今約4900—4800年,早期壩距今約5100—4900年。發現的“磉墩”,是已發現“磉墩”的最早形態,填補了中國建築史的空白。植物考古表明,屈家嶺遺址各史前文化時期是以水稻種植為主,兼以粟作為輔的農業經濟模式。殘留物分析表明,遺址出土的陶杯與壺形器和先民的飲酒行為具有直接關聯。制陶技術方面,發現國內已知最早的高溫黑釉陶,將我國高溫黑釉技術提早了將近一千年。

  專家認為,要素完備的水利系統,集抗旱與調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標誌著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從被動地防水禦水轉變為主動地控水用水,實現了從適應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屈家嶺遺址的治水範式,再現了江漢平原早期治水文明的壯美圖景,不僅為史前單體聚落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細節支撐,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地關係、社會組織等問題的重要考古依據。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級建築和水利工程設施的集中出現,年代明確,結構清晰,工藝高超,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出史前文化的發展高度和社會複雜化程度,是研究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明進程的珍貴物證,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關鍵樣本。(文 鄂文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