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正盛,萬物齊吟。4月24日,在龜山之麓、月湖之畔,一場以“知音湖北,遇見書香”為主題,別開生面的讀書會在武漢古琴臺舉行。
“知音湖北,遇見書香”讀書會在武漢古琴臺舉行 攝影 陳明
活動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著名主持人、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説長江》主持者陳鐸、虹雲,《長江之歌》詞作者胡宏偉,以及王劍冰、楊海蒂、柳棣、謝東升等知名藝術家與作家,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師生一起誦讀經典,向四海遊客遞出一張鐫刻著湖北秀麗自然山水、厚重歷史文化、特色風土人情的“有聲名片”。
與經典對話 看長江“變與不變”的風景
“您可能以為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這是崇明島外的長江!”
“您可能會聯想到長長的飄帶、潔白的哈達?是啊!多美喲!這也是長江!”
熟悉的旁白響起,瞬間把現場聽眾的記憶拉到1983年。作為一部展現長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大型紀錄片,《話説長江》在20世紀末曾風靡大江南北,創造了中國紀錄片收視率紀錄。活動現場,陳鐸和虹雲兩位白髮蒼蒼的老藝術家再度搭檔,重現經典,聲音穿透過40餘年的時間仍飽含激情。
著名主持人、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説長江》主持者陳鐸(右)、虹雲在現場重現經典 攝影 陳明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熟悉的旋律響起,《長江之歌》詞作者胡宏偉的現場演繹,也讓聽眾們熱血沸騰。
隨後,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與三位藝術家同臺互動,共話長江的“變與不變”。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左一)與三位藝術家同臺互動 攝影 陳明
“湖北為長江文化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40年前的《話説長江》,把古老的長江文明介紹給了大家。”陳鐸説,“40年後的今天,湖北等長江沿線省份,又把一個充滿活力的長江展現在世介面前。”
在《話説長江》錄製過程中,湖北段的長江曾給虹雲留下深刻印象。她説:“在這裡,長江實現了一手挽起高山、一手挽起大海的壯美畫卷。在這裡,承載著長江文明的根,寄託了中華民族的魂。”
曾揮筆寫下萬里長江無盡風采的胡宏偉則感慨:“1998年我第一次來到湖北,被長江的壯闊與美麗深深震撼。後來我又多次來湖北,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
訪談中,大家提到此前“與輝同行”湖北行在全網掀起的熱度。“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條江。前不久董宇輝來到湖北,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將長江故事講給大家聽。”李述永説,“三位老師、我、董宇輝,三代人有著不同的長江記憶,卻有著同樣的長江情懷,一起參與和見證了長江的文化發展和生態變遷。”
與名家共誦 感受遇見無處不在的大美湖北
本次讀書會,以長江文化與荊楚文化為底,以名家誦讀與詩詞文字互動,整場活動如同一本打開的“湖北之書”,按照書籍“序言”“篇章”“後記”的邏輯,將充滿歷史韻味與時代新意的音、詩、文、琴、墨貫穿其中,更是在視覺舞美上精心營造出書房場景,增強了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讓嘉賓與聽眾沉浸式感受湖北山水、歷史文化與建設新貌。
以《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為序,本次活動分“致敬經典 長江之歌”“唱響湖北 山水之情”“情潤荊楚 知音之聲”“共鳴互鑒 世界之夢”四個篇章。經典的著作、有力的文字、精妙的筆觸,再佐以悠悠古琴聲,將文字之美、閱讀之美化作涓涓細流,滋養這片土地,也流向每一位熱愛湖北、嚮往湖北的遊客心中。
沿著“荊風楚韻——中國著名作家湖北行”系列活動足跡,藝術家和作家們以飽滿的情緒、深情的語言,帶領大家先後“走進”華中屋脊神農架、“楚天首縣”武漢江夏、美麗蝶變的襄陽堰河村、全省新質生産力代表之一的經開“車谷”,湖北的美麗與巨變如一幅波瀾壯闊的長卷,在現場嘉賓與聽眾面前緩緩舒捲而開。
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貝寧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以誦讀形式訴説了他心目中的湖北,並與老年藝術團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非洲鼓表演。在“與輝同行”湖北行活動中,曾與董宇輝一起暢遊長江三峽的金牌導遊向俊,也以《寫給湖北的小作文》誦讀,與董宇輝來了一場隔空互動與知音共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以誦讀形式訴説他心目中的湖北 攝影 陳明
活動最後,各大高校師生與在場嘉賓集體朗誦《黃鶴樓》《渡荊門送別》與《卜算子 咏梅》等經典詩詞,讓“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在古琴臺上空餘音嫋嫋,也將活動現場化身為一堂高品質的“研學課”。
湖北各大高校師生誦讀經典 攝影 陳明
知音在湖北,客到荊楚來。這場讀書會通過品閱經典,共讀新篇,讓更多人通過文字了解湖北、品讀湖北、愛上湖北;助力靈秀湖北的文化旅遊形象更出新、出彩和出圈,讓更多人實現與知音湖北無處不在的美好遇見。(文 鄂文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