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執法亭、一組專班人員、一個稱重地磅,所有運礦車輛逢過必檢並錄入信息,以備核查。五月中旬,在襄陽市谷城縣廟灘鎮黃畈村礦管綜合執法卡點,規範後的礦産資源開採、運輸、銷售等各環節運行有序,工作效率極大提高。“這都得益於縣裏開展的‘礦整風暴’行動,不僅遏制了亂象,而且保護了生態,還造福了一方百姓。”綜合執法亭工作人員陳世佳説。
正視現狀:斷腕再造 劈開一條“重生”新路徑
谷城礦石、砂石等各類礦産資源極為豐富。僅硅礦的探明總量就有6228萬噸,遠景儲量在2億噸以上,平均品位超過99.6%,開發利用價值極高。
然而,受經濟利益驅使,谷城縣曾經出現了無證開採、偷採盜採、私挖濫採、超量超範圍開採等亂象,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導致國有資産遭受重大損失,而且破壞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山體千瘡百孔、河流污染發黑,沿線群眾叫苦不迭。“我們必須正視問題,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掀起一場整治礦産資源的‘大風暴’,徹底扭轉被動局面,用環境治理留住青山綠水,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谷城縣委書記黃克立説。
2023年10月,谷城縣礦産資源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礦管辦”)掛牌成立,整合自然規劃、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生態環境、公安、城管、水利等涉礦部門職能,集聚合力,雷霆出擊。11月,谷城縣全面啟動礦産資源整治工作。“我們相繼發佈了政府公告、致礦山企業一封信、礦産銷售調運專用憑證管理辦法等,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支持礦産資源整治的良好氛圍,群策群力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谷城縣縣長涂世平介紹。
短短半年時間,全縣礦産資源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截至目前,全縣43個採礦點整合為9個,嚴格限制礦石開採量,統一規範加工、運輸、銷售等行為。“2023年全年的礦産資源稅費與往年相比凈增1億元,今年一季度就超過6000萬元,效果立竿見影。”谷城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馮曉濮説,現在的礦企不僅主動接受監督管理,而且積極想辦法修復礦山植被,開發與保護並重。
如今,谷城縣整個礦帶區域建起了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薤山國家森林公園、漢江國家濕地公園、承恩寺省級森林公園4個自然保護地,沿線15萬群眾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農家樂、民宿等産業,戶均增收五六萬元。
南河流域綠意濃 攝影 阮班明
順勢而為:科學治理 重構市場經營新秩序
為全力抓好礦産資源整治各項工作,谷城縣財政拿出439萬元專項資金,開發建設了智慧礦管系統,與縣、鎮城運中心監控系統無縫對接,共享數據信息。在石花、盛康、廟灘、茨河等鎮設置8個礦管綜合執法亭,每個卡點配備4名骨幹力量,24小時輪班值守,檢查登記礦運車輛。谷城縣礦管辦主任陳昌斌介紹,“技防+人防”構建了一張天羅地網,時刻盯著礦産資源運行軌跡,實現了應管儘管、應查盡查。
礦管綜合執法亭 攝影 阮班明
為堅決防止礦産資源流失,谷城縣還邀請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對全縣礦産資源“家底”進行調查核實,做到有理有據,精準監管。同時,創新推行礦産品調運銷售“五聯單”管理模式,運輸車輛持“五聯單”方可上路通行,否則一律不予放行。目前谷城縣已為50多家礦企發放“五聯單”84960份,稱重過磅車輛超過7萬台,縣內礦産品運輸銷售活動步入正軌。同時,依法查處了3起車輛衝卡行為,有關礦企負責人被約談並責令整改;對發現的問題線索直接移交給涉礦行政執法部門,按規定處置,對履職不力的部門,直接交由紀委監委處理,一環扣一環,壓實肩頭責任。
在此基礎上,谷城縣擬定了礦産品交易指導價格,供礦企和行政執法部門參考,嚴厲打擊低價售賣、相互壓價等不良行為,切實保護礦企合法利益,重構公平有序、良性循環的礦産資源市場經營新秩序。
新質發展:延鏈強鏈 打造千億級産業集群
谷城縣通過整治礦産資源,培育並激活了以硅礦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産業鏈,正在奮力打造一個産值過千億元的産業集群。
在谷城化工園區,道路筆直寬敞,工廠拔地而起,吉利、興發、潘達爾等行業巨頭均已落戶。谷城縣以吉利矽谷為龍頭,大力發展綠色硅材料全産業鏈;以興發集團為牽引,吸引有機硅下游産業項目;以潘達爾公司為基礎,引進光纖、電子材料和光伏玻璃等高端應用項目,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打響中國“硅都”品牌,成為谷城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吉利矽谷引領新型化工産業 攝影 阮班明
在增強新優勢中激發新活力,在高品質發展中展現新作為。黃克立表示,將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計劃在谷城成立一個礦業協會和一個礦産品交易中心,科學引導礦産資源市場主體由鬆散型、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轉型,走“高精尖新”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助推“工業強縣”邁進全國縣域經濟百強陣營。(文 杜元 阮班明 童光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