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夏區法院以“荊楚雷霆2024武漢行動”專項執行活動為抓手,秉承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對於涉企執行案件繼續全面實行失信預警與信用修復機制。落實“懲戒必預警”“預警必評估”“改錯必修復”要求,用足用好執行強制措施的同時,用活預懲戒機制,增強強制執行的外溢效應,推動一批涉中小微企業執行案件主動和解、主動履行。
工作人員進行走訪。江夏區委宣傳部 供圖
“綠色通道”為企業高效解憂
“為法院的執行速度點讚!拖欠多年的貨款,十幾天就追回了。”一家異地企業向執行法官表示感謝。
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江夏區法院執行局開啟買賣合同糾紛執行案件“綠色通道”,啟動快立快執程式,僅用時15天高質效執畢,受雙方企業好評。
自2020年7月起南陽某材料公司向武漢某製造廠送貨,雙方簽訂購銷合同,合同約定貨款30天結算。2023年3月雙方對賬清算,該製造廠差欠30000元貨款未支付,在經材料公司多次催款無果後,于2023年12月訴至法院。判決生效後,該製造廠仍怠于履行給付義務,南陽某材料公司遂在2024年3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承辦人受理該案後,立刻對雙方企業進行經濟影響評估,實地走訪被執行企業,了解生産經營狀況,同時考慮到申請人公司係異地企業,與其進行電話和微信溝通。被執行企業表示,希望給予一定時間,等待貨款回款將第一時間支付某材料公司欠款。承辦人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積極從中協調。為被執行人企業爭取履行“寬限期”,讓申請執行公司早日收回貨款保障權益,讓被執行製造廠少背負利息,順利清償債務。最終,雙方通過線上視頻方式達成執行和解,在執行法官見證下,該製造廠當場支付10000元,餘款于2024年5月底前付清。
工作人員進行走訪。江夏區委宣傳部 供圖
信用修復助力企業涅槃重生
“公司近兩年經營艱難,很感謝法官積極聯繫我們,讓我們免受失信的擔憂。”某公司向法官表示感謝。
群眾的事無小事,在該次專項行動中,江夏區法院不斷加大涉民生、小標的案件的執行力度,在一起勞動爭議案件的執行中,運用失信預警機制,保障了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兼顧了護企發展。
武漢某公司欠付陳某2023年4月工資5000元,標的額雖不大,但卻關係到群眾的司法滿意度。受理案件後,向被執行公司發出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産令等文書,但該公司未予簽收且無法取得聯繫。執行法官便前往被執行公司註冊地調查,了解到公司經營不善,已搬離註冊地,始終無法聯繫。但執行法官仍在積極查找公司相關線索,在2024年3月底了解到該公司搬至融創智谷經營後,立即前往調查,但該公司碰巧又剛剛搬離。於是,執行法官憑藉多年執行經驗,從側面切入,來到物業公司查找被執行公司法人聯繫方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與該公司法人白某取得聯繫,向該公司發出失信預警告知書,並釋明工資金額不大,影響經營和誠信事大。幾日後,被執行公司主動履行了給付義務,陳某收到了拖欠的工資。承辦法官向被執行公司出具信用修復證明,免於企業陷入失信困擾,該公司收到證明後,向法官善意執行表示感謝。
失信懲戒預警留夠企業生存發展空間
“緊扣一個‘實’字,將強制執行措施與督促和解履行有機融合,在維護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依法適用失信預警機制,最大限度保留被執行企業生存空間和造血功能。”在辦理一起勞動爭議糾紛執行案件時,承辦法官這樣説道。
武漢某公司欠付以趙某為代表的39位農民工在浙江諸暨的務工工資71萬元未予支付,2024年1月,江夏區法院收到該起勞動仲裁案件的強制執行申請後,承辦人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被執行人曾某及名下武漢某公司發出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産令,與被執行人曾某進行約談,經承辦法官調查結合曾某自述,公司名下無任何財産,公司暫時週轉困難,一邊是諸暨某公司正在辦理結算,一邊是被執行公司正在準備承接某橋梁工程。承辦人綜合考慮公司健康發展與農民工的權益保障,一方面安撫工人情緒,講明利弊關係,為企業發展爭取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反復與被執行人曾某面對面溝通,督促其儘快拿出付款方案。
在給予的“寬限期”到期後,承辦人遂出具《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預警告知書》,通過告知書告知被執行人失信具體情形和將要面臨的信用懲戒,警示被執行人納入失信名單的嚴重後果,並督促其主動履行義務。收到告知書的當天,曾某立即與承辦法官聯繫,承辦法官將雙方約至法院共同協商,在積極協調溝通下,被執行公司承諾于2024年10月底支付一半工資款,剩餘款項在2025年1月底前付清,申請人表示同意,雙方達成和解。
案案都是營商環境試金石,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江夏區法院將繼續推進“荊楚雷霆2024武漢行動”走實走深,在發揮執行職能、創新服務舉措、善意文明執行上下功夫,將能動司法理念貫穿執行工作始終,守護民生保障權益,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文 何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