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節能減碳行為,再也不是一筆“糊塗賬”。依託一個微信小程式,減了多少碳,不僅能算出來,還能由此獲得收益。5月20日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湖北已有17萬戶居民嘗試了。
2022年,國網湖北綜合能源公司受國網湖北電力委託開發了“惠節電”微信小程式,用戶按指引登錄該小程式,即可在其上記錄自己的節電行為。據統計,自“惠節電”推廣以來,至今全省已有約17萬註冊用戶,其中武漢市註冊用戶約3萬戶,小程式上發佈各類活動累計600余次,累計節電1.3萬多千瓦時。同時,這些用戶通過節電,還獲得了一定金額的獎勵。
儘管目前“嘗鮮”的用戶還不多,但已經展示出巨大潛力。數據顯示,一些表現積極的用戶已獲得較多收益,如利川市的一名用戶,今年3月才註冊“惠節電”,至今已累計節電68.67千瓦時,折合減碳量25.22千克,獲得獎勵30多元。
居民節能獲益的渠道還在拓寬。2023年底,國內首個基於電力需求響應的碳普惠方法學——《武漢市基於電力需求響應的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方法學(試行)》獲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批准發佈,為居民節電減碳提供計算工具,將微小零散的節能減碳行為具體量化,使它們“可記錄、可衡量、有收益、被認同”。該方法學由國網湖北電力有限公司統一指導和組織編制,國網湖北經研院牽頭,聯合國網湖北綜合能源公司、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共同完成,不同的用電場景,對應不同的計算方法,打造“每個人都可節電、每度電都能減排”的場景。
該方法學還有一大亮點,即創新性提出了“迎峰獎勵系數”,如非迎峰時段該系數為1,在迎峰時段該系數就將上調為1.6—1.8。一方面可以反映居民用戶在電網負荷高峰時期,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作出的貢獻;另一方面量化了在迎峰時段火電機組投入更多的情況下,居民用戶節約相同電量將産生更為顯著的減碳效應。
202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惠節電”微信小程式與武漢市碳普惠平臺“武碳江湖”小程式實現數據貫通,標誌著該方法學落地見效。在夏季、冬季電網高峰時間,居民能在平臺接收通知,參與節電活動,隨之産生的碳減排量,將獲得相應的“碳積分”,從而在碳市場中記錄、流通、變現。隨著不斷改進,今後,湖北省電力碳普惠資源開發與變現的體系化管理將更加完善。(記者彭一葦、通訊員肖珠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