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9月11日電(記者譚元斌、張陽)天高雲淡,群山巍巍。鄂西茶葉企業湖北省青翠源茶業有限公司的廠房裏,一袋袋50千克裝的茶葉摞得足足有12層高。工作人員捻起一撮待封裝的茶葉遞過來,記者湊近一聞,清香撲鼻而來。
這是鶴峰縣木耳山觀光茶園晨景(4月18日攝)。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廠房外的展示架上,陳列著樸素雅致的200克裝小盒茶葉,盒子上印著法語、阿拉伯語文字。“這些茶葉是出口摩洛哥的。摩洛哥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同時,法語也在摩洛哥廣泛使用。”公司總經理鐘美琳説。
湖北省青翠源茶業有限公司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鶴峰縣地處武陵山區腹地,交通並不便利,至今未通鐵路。這裡的茶葉如何銷往萬里之外的非洲?
作為“萬里茶道”的源頭之一,鶴峰縣位於北緯30度黃金産茶帶,境內多山、氣候濕潤,自古以來就是茶葉的重要産區。
鶴峰茶葉雖然品質好,但曾經只是作為原料供應地,與國外消費者缺乏直接聯繫,在品牌認可度上長期處於劣勢,在國際市場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多年前,湖北省青翠源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玨打聽得知,摩洛哥人的飲食以牛羊肉為主,蔬菜少,居民普遍有飯後飲茶的習慣,單次沖泡用茶量大,且茶葉需求量仍在不斷增長,市場前景廣闊。
在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通過“海鐵聯運”出口的茶葉在裝車(4月11日攝)。新華社發(晏警 攝)
於是,2011年起,劉玨帶著公司的業務人員開始在摩洛哥開拓市場。
來到摩洛哥,現實給劉玨澆了一盆冷水。城市裏的傳統經銷商牢牢佔據著本地市場,無從下手。“我們只能去當地茶商看不上的偏遠農村推銷,再試著慢慢往城市拓展。”劉玨説。
劉玨開始帶著10多個人走村串戶。“我們在村裏的平地上搭起舞臺,擺上兩張桌子,放上小餅乾,現場煮茶、倒茶,還表演中國武術。看到有外國人賣茶,當地人覺得很新奇,不用吆喝,就一層一層圍滿了人。”劉玨笑道,表演結束後,1輛小貨車配上10輛摩托車,他們再到當地寨子裏挨家挨戶推銷茶葉。
公司專門設計了體現土家族、苗族特色形象的卡通標識印在茶葉包裝上。劉玨和同事們穿上艷麗的衣服,把茶葉送到村民家中,請村民品嘗,介紹這是來自遙遠的中國湖北鶴峰的茶葉,顏色清亮、乾淨好泡。
4年時間,劉玨帶著行銷團隊去了50多個市鎮,有些市鎮去了10多次。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後,通過向小賣部供貨,公司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銷售網絡,茶葉銷售規模穩步擴大。
隨著茶葉銷量走高,公司決定在摩洛哥投資設廠。從鶴峰出廠的50千克大袋茶葉,在當地工廠二次加工後變成了200克的小包茶葉。
鐘美琳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在摩洛哥的生産線已擴大至5條,聘用工人70多名。
除了青翠源,在鶴峰縣走馬鎮,還有一家茶企也將中國茶香帶向世界。
在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機器人在自動化車間包裝茶葉(2023年5月20日攝)。新華社發(楊順丕 攝)
2019年,浙江寧波商人朱銀火創辦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7億元在鶴峰縣走馬鎮建成出口茶加工廠。
這座現代化的出口茶加工廠2023年投産後,當年便出口茶葉6600余噸。凱榮實業公司總經理周平説:“公司70%以上的茶葉都出口到了非洲。”
“我們為非洲的消費者提供了健康且性價比相對較高的産品,既豐富了非洲的茶葉市場,又進一步加強了中非的經濟合作與民間交往。”周平説。
除了民間的努力,鶴峰當地政府也千方百計為種植優質茶葉提供支持和引導:根據進口國的需求,量身定制種茶、採茶、加工的一系列標準,保持産品品質穩定;建設有機茶園,對農藥殘留、衛生品質把關,提高産品品質;面對人工成本高的現狀,推廣茶葉採摘機,利用大規模機械化降低成本;推廣專業茶葉合作社,為茶葉種植、管理等環節提供指導……
鶴峰縣委書記彭元洪説,鶴峰的目標是打造中國優質茶葉生産和出口基地。
大規模開展機械化採茶,仍離不開鶴峰茶農的辛勤勞動。夜色漸深,鶴峰縣走馬鎮木耳山茶園卻並未“睡下”。茶山上,村民劉柏芝和妻子正在熬夜搶收自家茶葉。
戴著頭燈、手持採茶機,劉柏芝動作嫺熟,袋子裏的茶葉不一會兒便裝得滿滿噹噹。
“夜裏涼快,一晚上能收一千斤。”劉柏芝説,他家裏有25畝茶園,一年能收入10多萬元。
劉柏芝所在的木耳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管理著約1萬畝茶園。當地茶企正是以這樣的合作社為媒介,聯結起3.1萬種植戶,從而實現對茶葉種植的源頭管理。
2023年,鶴峰出口茶葉9076噸,佔湖北省茶葉外貿總量的38%。預計2024年,鶴峰茶葉出口額將達到5000萬美元。茶葉出口在滿足世界消費者飲用需求的同時,也惠及鶴峰縣廣大茶葉種植戶。
為推動共同富裕,中國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鶴峰縣,茶葉已成為振興鄉村、讓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産業。像劉柏芝一樣通過種茶過上好日子的家庭,正越來越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