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古樸與現代交融 武昌古城升騰新鮮煙火
2024-10-17 09:38:40來源:人民網編輯:高鈺姍責編:石麗敏

  手持發光棒棒糖夜上黃鶴樓、坐小火車登頂曇華林、在楚河漢街體驗一次國風巡遊……剛結束的國慶小長假,武漢市武昌區旅遊熱度爆棚,吸引488.55萬人次共赴國慶盛宴。

  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選擇在擁有1800餘年歷史的武昌古城,來一場古樸與現代的交融碰撞,欣賞老地標換新顏,品味人間煙火氣。

古樸與現代交融 武昌古城升騰新鮮煙火

黃鶴樓公園成為國慶“頂流”。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千年名樓大IP成為全國“頂流”

  坐落在蛇山之巔的黃鶴樓,千百年來,白雲環繞其上,滾滾長江從她的腳下東流而去。

  2024年國慶假期,黃鶴樓公園仍是全國“頂流”,7天共接待遊客25.15萬人次。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吟誦千古絕唱的詩詞,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除了登樓賞景,《夜上黃鶴樓》項目開啟了沉浸式夜遊新體驗。今年國慶期間,上新了“‘紅’滿名樓,華誕盛典”國慶主題遊園會,觀全新光影秀、看愛國名將巡遊、賞戲曲表演、玩轉精彩互動,讓每位打卡遊客直呼“過癮”。

  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文旅資源實施數字孿生,黃鶴樓公園還推出了十幾場文化活動。“夢回太白”對詩互動項目,“李白”“崔顥”等各大“詩人”與遊客們進行誦詩競賽。“清風弄墨”“鶴鳴九霄”“鶴舞楚天”等一場場戶外實景演出輪番演繹,不斷豐富著黃鶴樓大IP的文化內涵。

  發光棒棒糖、黃鶴樓造型雪糕、“鶴寶”吉祥物娃娃等文創産品推陳出新,遊客手持文創周邊與黃鶴樓合影也成為網紅打卡方式,火爆社交平臺。

  近年來,武昌區不斷打造黃鶴樓大IP,延長黃鶴樓文創産品産業鏈,並通過數字化賦能,構築與傳統旅遊方式風格迥異的文化體驗新場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黃鶴樓從“天下江山第一樓”向“武漢文旅第一地標”轉變,為文旅行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能。

古樸與現代交融 武昌古城升騰新鮮煙火

武昌古城鬥級營迎客。張蕊涵攝

  文旅商融合 迎來新消費地標

  蛇山北麓,青瓦紅墻,武昌古城鬥級營迎來大批市民遊客。

  鬥級營,是清末武昌府署管理錢糧的軍營駐地,因為以“鬥”計量發放給養,故稱鬥級營,諧音“鬥給營”,也有“鬥鬥糧食鬥鬥金”之意。

  鬥級營連接著漢陽門碼頭與商業繁華長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逐漸發展為以酒樓、飯店、旅館為主的商業街區,並延伸出浴池、理髮等各項服務業,是武昌歷史上重要的商業街區。

  改造後的鬥級營,建築保留了民國風格,具有漢派特色的店舖、攤位紛紛入駐,將古城風貌、片區特點和新消費品牌相結合,帶給市民遊客一個集歷史文化、商業繁榮于一體的新晉地標街區。

  國慶假期,“鬥裏有”市集、“先鋒電子+手鼓路演”音樂活動、部落潮樂鼓舞巡遊、皮影戲表演等文化活動輪番進行,彰顯出武昌古城片區歷史文化底蘊與消費新業態互相交融的新活力。

  “這裡既有文藝氣息,又新潮,拍照也出片,還能買到漢味伴手禮。”和朋友來武漢旅遊的董女士表示,“尤其是無邊界的炫鬥舞臺,互動起來很帶感!”

  據介紹,自2008年起,武昌區全力打造“大黃鶴樓武昌古城歷史風貌旅遊區”,鬥級營成為繼曇華林之後,武昌古城又一文旅消費新地標,打造包含“美食、遊樂、博覽”三大主題業態,深耕本土文化,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將黃鶴樓、長江大橋、戶部巷等景點串珠成鏈,持續擦亮武昌古城名片。

古樸與現代交融 武昌古城升騰新鮮煙火

曇華林街區。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挖掘資源稟賦 古城實現有機更新

  天氣晴好的假期,漫步曇華林街區,多巴胺墻繪在陽光下顯得色彩明麗,城墻上的市集人頭攢動,修舊如舊的老宅與熱鬧的街區動靜相宜。

  夜幕降臨的曇華林,又是另一種風情。伴隨著古色古香的音樂,曇華林號小火車緩緩啟動。行至山腰,武昌古城全景在燈光的映射下呈現眼前。達到山頂,走出車廂,國潮市集熱鬧非凡,還有不少身著宋朝服飾的遊人穿行期間。

  “還是曇華林懂浪漫啊!每次來這裡都給人不一樣的驚喜。”武漢市民陳女士攜家人夜遊曇華林表示,“在這裡感受宋人如何從商業生活裏獲取日常煙火氣的樂趣,真的很有穿越感。”

  沉澱600多年曆史的曇華林老街,在國慶假期接待遊客51.22萬人次,以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吸引著八方來客。

  這是武昌古城有機更新的一處特寫。為了讓古城煥新顏,武昌早已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佈局謀篇。

  2008年,《武昌古城保護與復興規劃》通過,武昌古城保護與復興工作正式啟動。

  2013年,針對蛇山南北地區發展不均衡、古城歷史文脈挖掘不充分等問題,武昌區邀請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研究機構,先後編制《武昌古城整體功能策劃》《武昌古城蛇山以北地區保護提升規劃》。

  2014年,為加快推進武昌古城復興,武昌區啟動了曇華林人文小鎮項目,優化完善産業功能,通過“騰籠換鳥”模式,整治提升街區風貌,實現古城有機更新。

  2018年,順應新發展理念和高品質發展要求,武昌區提出以5A級景區建設標準,打造“大黃鶴樓武昌古城歷史風貌旅遊區”。

  2023年,以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為契機,武昌區大力推動得勝橋千年古軸、蛇山北坡節點建設和鬥級營、經心書院等項目連點成片,一體推進招商引資和運營管理,加快探索形成建管運治一體化的城市更新典範。

  近年來,武昌區以創新為引擎,凝聚人才、技術、資金等市場要素,促進文旅融合,以文旅産業發展推動傳統商貿轉型升級,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1800多年曆史的古城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 周恬 張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