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在武漢見證“中國速度” 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産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2024-11-15 09:32:0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高鈺姍責編:王悅陽

在武漢見證“中國速度” 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産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11月14日,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千萬輛達成活動現場,來自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奇瑞、吉利、比亞迪、理想等主流車企的員工代表攜手共唱一曲《夢想的遠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11月14日9時59分,在武漢經開區東風嵐圖雲峰工廠總裝車間裏,隨著一輛新能源SUV汽車——嵐圖知音緩緩駛出,2024年中國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至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産量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中國也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産1000萬輛的國家。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生産的電動汽車産量佔全球的一半以上。隨著行業規模、成本優勢逐漸擴大,以及專業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人猜測,中國的電動汽車品牌最終將涌入全球市場。”聚光燈下,已成功駛入海外的嵐圖知音,以自主研發的“三電”、全域800V高壓碳化矽平臺等關鍵技術,彰顯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實力,正是對這一觀點的印證。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汽車産業發展,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這條必由之路上,中國新能源汽車跑出了“中國速度”。

  2013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納入統計體系的第一年,當年的産量僅1.8萬輛。到2018年,年産量達到百萬量級,再到2022年,年度達産超過500萬輛,直到此次首次突破1000萬輛,比去年全年産量增長4.3%。專家預計,到年底今年産量有望超過1200萬輛。

  從起步到加速跑,再到彎道超車,中國新能源汽車一步步奔向國際舞台中央,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佔全球公開量的70%左右,純電動乘用車百公里平均電耗已下降到12.35千瓦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向全球宣示技術實力:電池、電機、電控技術逐步建立起競爭優勢,智慧座艙等智慧網聯技術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國産大算力晶片、鐳射雷達以及新一代智慧駕駛系統等正陸續實現裝車應用。

  曾經,奔馳、寶馬、奧迪是高端車的代表;如今,憑藉“電動化”和“智慧化”兩張王牌,國産汽車不再是廉價低質的代名詞。嵐圖汽車CEO盧放曾公開表示,從新能源賽道開始,中國汽車平視世界。

  2024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的營收首次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迅猛發展,正在為世界汽車産業電動化轉型提供中國方案。在作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領域,全球銷售前十的企業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在未來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固態電池研發上,中國已實現固態電池全産業鏈佈局研發。

  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快速發展,在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也更契合了老百姓的現實需求。

  世界經濟論壇的這篇文章寫道:“中國品牌憑藉外觀和內飾設計、提升用戶體驗的零部件以及安全和車聯網等先進技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漢川市民張超從事藥品零售生意,每天要跑三四百公里。為此,他專門買了輛新能源汽車:“鄉鎮可隨時找到充電樁,充滿電不到1小時,電費是燃油車的五分之一,經濟實用。”

  幾天前,武漢市民唐明先剛入手了一輛新能源MPV,不僅有智慧駕駛輔助,車內還有雙開門冰箱、通風加熱按摩座椅、高清娛樂屏等,他和家人都愛上了這個“移動的家”。

  近十年來,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近百項鼓勵政策先後出臺,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從市場化、産業化,到規模化、全球化,不斷邁上更高臺階。特別是今年,在“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下,新能源汽車産銷又迎來了一把“火”。

  幾個月前,國際能源署發佈《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有助於推動全球實現能源轉型。報告預計,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中國的銷量就達到約900萬輛。

  年産量突破1000萬輛,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高度、新起點。“1000萬輛,意味著中國汽車産業在世界舞臺上將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全球新能源産業貢獻更大的中國力量。”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認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左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