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匯長江 縱論發展——2024長江高端智庫對話·智庫長江在湖北武漢舉行
新華網武漢11月27日電(李逸)11月27日,“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4”論壇的首場活動——智庫長江分論壇在武漢舉行。來自長江沿線13個省份的社會科學院、高校及新華社相關單位智庫業務負責人相聚東湖之濱,圍繞“建設新型智庫 服務戰略發展”主題,深入探討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服務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進展成效、創新探索和未來路徑。
11月27日拍攝的會議現場。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會上,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新華社湖北分社、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長江産業發展研究院、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等七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長江高端智庫聯盟,併發布了《長江高端智庫聯盟章程》。章程明確,長江高端智庫聯盟將聚合長江經濟帶高端智庫資源,聚集研究力量,形成系統合力,構建長江流域高端智庫共同體,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提供智力支持。這種由社科院智庫、高校智庫和媒體智庫聯合成立的智庫聯盟,是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一種全新嘗試。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徐艷國在致辭中指出,長江經濟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引領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長期以來,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等長江沿線哲學社會科學界,堅持政治自覺、學術自覺、行動自覺,充分發揮高端智庫職能,會同新華社等主流媒體智庫,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提供了高水準智庫支撐服務。未來,長江高端智庫聯盟將聚焦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把精準解決問題作為長江高端智庫聯盟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11月27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徐艷國致辭。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陸偉表示,當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僅是沿江各地黨委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長江高端智庫聯盟的應運而生,有利於進一步聚合長江經濟帶研究的高端智力資源,更加深入全面地為長江經濟帶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武漢大學將深度參與、全力支持長江高端智庫聯盟的建設發展,進一步服務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同時作為長江高端智庫聯盟發起單位之一,我們也希望與兄弟單位一起推動聯盟創新運作機制,強化協同合作,聚焦重大問題,著力高水準研究,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11月27日,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陸偉致辭。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新華社湖北分社分黨組書記、社長惠小勇表示,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是國家高端智庫方陣中的唯一媒體型智庫,近年在建設媒體型高端智庫和智庫型高端媒體方面持續發力,已經形成1個學術委員會加9個研究中心的智庫格局。近期,新華社湖北分社、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作為主發起單位的長江智庫正式成立。我們非常願意作為橋梁和紐帶,聯合高校、社科院等各方力量,形成“專家+學者+記者”的智庫建設大格局、大合唱。讓我們以長江智庫聯盟為平臺,緊密合作,攜手並進,圍繞長江經濟帶高水準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開展智庫調研,以更高的站位、更宏闊的視野、更系統的思維,推出更多高品質研究成果,譜寫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智庫“大文章”。
11月27日,新華社湖北分社分黨組書記、社長惠小勇致辭。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在主旨演講環節,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院長(主任)鐘君,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授張怡,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徐寶敏,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總裁、黨委常委曹文忠等嘉賓分別就“以有組織科研引領智庫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的智庫建設聚焦真問題、新方向、大人才”“中國特色高校智庫建設的邏輯與行動”“打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媒體型智庫”等議題作主旨演講。
在圓桌對話環節,長江沿線社科院智庫、高校智庫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華社相關單位和沿江分社負責人圍繞“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國家高端智庫服務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實踐探索”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11月27日拍攝的圓桌對話現場。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會上還舉行了《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藍皮書2024》、“新華·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指數”等系列智庫研究成果的啟動儀式,並面向廣大智庫機構發起共同研究倡議。
據悉,11月27日至29日舉辦的“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4”論壇活動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承辦,武漢大學、新華社湖北分社為主要支持單位。其中,長江高端智庫對話·智庫長江分論壇,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新華社湖北分社共同主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