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七屆中國烹飪高等教育高峰論壇暨首屆全國餐飲食品創新設計大賽在武漢舉辦,40余所高校、150余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索烹飪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促進烹飪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動烹飪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論壇現場 攝影 董夢瑤
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楊銘鐸從烹飪教育幾個基本問題的辨析為話題介紹了我國烹飪教育體系、食品加工體系中的烹飪、烹飪教育層次的邊界與烹飪專業與學科建設。楊銘鐸表示,烹飪學科建設需要以研究方向凝練為基礎,以研究平臺為依託,以科研項目為前提,融貫學科交叉滲透與學術環境建設,實現專業學科建設系統模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斌提出,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烹飪機器人將變得更加智慧和高效,可以通過學習用戶的口味偏好,不斷調整烹飪方式。李斌強調,未來烹飪人才培養上,要著重強調跨學科知識融合能力,兼顧創新能力與藝術素養,灌輸可持續發展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也要隨之作出調整。
中國烹飪高等教育本科聯盟秘書長、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主任孟祥忍從多層次、多學科、多維度、生態協調四個層次對烹飪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提出建議與評價。孟祥忍表示,提升專業競爭力及影響力成為全國烹飪教育共同面對的問題,複合型人才培養將成為産業發展驅動力,要堅持以技能為基,文化為魂,科技賦能,産業引領,強化跨學科交叉融合度,明確教育層級職能,擴大人才培養維度。
“建設烹飪與營養教育應用型品牌專業特別重要、尤為必要、迫切需要。”四川旅遊學院烹飪與食品科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徐向波提出,應用型品牌專業建設離不開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介紹了四川旅遊學院充分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OBE人才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桂林旅遊學院食品與健康學院院長何志貴介紹了其所在院校堅持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的餐飲食品職業經理人為目標,從校企共建、産教融合多維度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武漢商學院食品科技學院院長楊軍表示,該學院圍繞“食烹一體、交叉融合”這一主線,實現“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學生應用能力培養路徑和“教師主體、學生參與”的應用型科研路徑的雙路徑融合,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機理認知能力、專業能力、應用能力、評價溝通能力、綜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形成“一主線、雙融合、多能力”的應用型能力培養新模式。
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參會 攝影 彭語晨
湖北經濟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濟南大學、嶺南師範學院等高校專家也分別圍繞楚菜産業、烹飪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作了彙報。
此次活動由中國烹飪高等教育聯盟、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國際烹飪教育分會主辦,武漢商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承辦,湖北省團餐行業協會、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等單位協辦。(文 毛雨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